鼻甲

鼻甲

鼻腔外側壁的骨性解剖結構,有上、中、下三個鼻甲,三個鼻甲下方分別叫上、中、下鼻道。上鼻甲和中鼻甲是篩骨內側壁的組成部分。下鼻甲為一單獨的骨性結構,外側與上頜骨相連。鼻甲間的鼻道是一些重要鼻竇的開口,上頜竇在上頜骨體內,開口在中鼻道,竇的最低處比開口低。額竇在額骨鱗部內,開口於中鼻道。篩竇即篩骨迷路中多數空泡,分三群通鼻腔,前、中群開口中鼻道,後群開口在上鼻道。蝶竇位於蝶骨體內,開口於蝶篩隱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鼻甲
  • 外文名:turbinate
  • 鼻甲個數鼻腔有上、中、下三個鼻甲
  • 主要功能:維持兩側鼻腔阻力,調控空氣流量
  • 鼻周期:約每2-7小時輪換一次,稱鼻周期
臨床症狀,鼻甲功能,

臨床症狀

鼻甲在慢性炎症的刺激下,會代償性病理肥大,產生臨床症狀,尤以下鼻甲常見。 下鼻甲分為外側黏膜層、下鼻甲骨、內側黏膜層,各層厚度依次遞增。鼻甲黏膜受外界刺激後可以從含杯狀細胞的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轉變為復層立方上皮或復層鱗狀上皮。下鼻甲外側黏膜層杯狀細胞數量大於內側黏膜層。黏膜基底層具有防禦屏障的功能,內側黏膜基底層明顯比外側的厚。腺體成分數量也是外側黏膜層大於內側黏膜[3]。

鼻甲功能

主要功能
下鼻甲的主要功能有:維持兩側鼻腔阻力,調控空氣流量,保持正常呼吸;調節吸入空氣的溫度、濕度、濾過和清潔作用,適應下呼吸道生理要求。
鼻周期
鼻周期(nasal cycle):下鼻甲黏膜內血管和結締組織構成勃起組織,交替收縮和擴張,使鼻甲大小交替變化,約每2-7小時輪換一次,稱鼻周期。下鼻甲通過鼻周期調控吸入的空氣流量,使兩側鼻腔阻力基本維持不變,對正常呼吸無明顯影響。儘管鼻周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在血管舒張、炎性水腫等情況下也可能引起鼻堵的症狀。
鼻瓣膜區
鼻瓣膜區(nasal valve):是鼻腔內影響通氣的區域,主要有:外瓣膜區、內瓣膜區、鼻中隔、下鼻甲。下鼻甲前端與鼻中隔相對應部分、上頜骨鼻嵴、鼻外側軟骨圍成的內瓣膜區,具有環形收縮功能,是鼻氣道最柔軟、最狹窄的部位。其提供約50%的鼻阻力。下鼻甲前端肥大可導致吸氣時鼻內瓣膜區凹陷(nasal valve collapse)、鼻阻力增高,下鼻甲體積很小改變就可以引起鼻阻力顯著的變化。
氣流動力學
氣流動力學:吸氣時,下鼻甲引導大部分氣流進入中鼻道,進行加溫加濕;呼氣時,氣流經下鼻道,在鼻內瓣膜區域形成一個屏障,與下鼻甲構成一個氣體調節裝置,將氣流引入中鼻道。鼻腔過寬或過窄都會破壞氣流屏障精巧平衡,造成空氣不能與鼻腔黏膜充分接觸,產生鼻堵的症狀,此即為有些患者術後鼻腔已很寬敞,但仍抱怨有鼻堵症狀存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