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坐落在華夏東極、最佳生態環境魅力城佳木斯市,是黑龍江省東部地區唯一一所培養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學院始建於1948年,其前身為聞名全國的黑龍江省佳木斯農業學校。2001年3月,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晉升為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2006年,在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被評為優秀學校。2011年被黑龍江省教育廳確定為“黑龍江省骨幹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項目立項院校”。

學院校區占地面積640畝,建築面積22.4萬平方米;教學資產總值逾2.3億元,館藏圖書40多萬冊,

學院現有教職工428人,教授44人,副教授94人,“雙師型”教師103人,設有12個教學院(部),擁有涵蓋理、工、農、經、建等學科門類的43專科專業;在校學生6016人。

基本介紹

  • 所屬地區:黑龍江 佳木斯
  • 主管部門黑龍江省教育廳
  • 學校官網http://www.hljnzy.net
  • 中文名: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 英文名: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 簡稱:黑龍江農業學院
  • 創辦時間:1948年
  • 類別:全日制普通高校
  • 學校類型:農業
  • 屬性:黑龍江省骨幹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項目立項院校
    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姜懷連;院長:于波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學院發展,辦學條件,軟硬體設施,院系設定,辦學方式,師資力量,人才培養,學院展望,學校領導,

歷史沿革

1962年黑龍江省佳木斯農業學校復校;
1968年黑龍江省佳木斯農業學校、佳木斯師範學校合併組建合江地區五七中等專業學校;
1969年合江地區五七中等專業學校(黑龍江省佳木斯農業學校部分)改建為合江地區五七大學;
1969年合江地區五七中等專業學校撤銷;
1969年合江地區五七中等專業學校(原佳木斯師範學校部分)改建為佳木斯師範學校,後發展為佳木斯師範專科學校,現參與合併組建佳木斯大學;
1972年合江地區五七大學改建為佳木斯農業學校;
2001年佳木斯農業學校升格為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發展

建校64年來,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學院不斷發展壯大,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特別是近幾年來,學院面對農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在國家農業部、省農業委員會、省教育廳和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堅持職教方向,服務龍江經濟,面向農業、面向社會,培養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套用型人才”為目標,牢固樹立為黑龍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意識,堅持將學院的發展與振興黑龍江經濟相結合,與我省“二次創業”和富民強省發展戰略相結合,通過深化改革,擴大規模、最佳化結構、強化管理,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逐步形成了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高等教育為主體,網路本科教育、中職教育、成人教育、國外合作辦學、職業崗位培訓並存的辦學體系。各項事業蒸蒸日上、碩果纍纍。1989年學校被國家農業部評為中等農業教育改革先進單位。1991年國家農業部主持的“全國首屆中等農牧學校辦學水平評估”中被評為A等一級學校。1992年借鑑CBE教育理論試辦了農學專業教學改革“中加”實驗班,在全國中等專業學校中開了實施模組教學的先河,為此,國家農業部教育司在學校召開了現場經驗交流會。1994年先後被原省教委、國家教委確定為省級重點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和國家級重點普通中等專業學校。1998年晉升為黑龍江省文明單位和黑龍江農業系統文明單位標兵,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農業中專語文課教學改革和農學專業中專教學模組式改革試點校之一。1999年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農業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基地,在省人民政府組織的全省國家級重點普通中等專業學校複評中總分名列全省第一,同年被全國教育工會評為民主管理先進單位。2000年王佐書副省長視察了學校,同年11月學校開辦了東北農業大學網路教育學院佳木斯分院。2001年3月,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晉升為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從此學校跨入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行列。2003年被國家農業部科教司確定為“農業職業教育能力建設計畫”首批試點院校,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省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師培訓基地、省村村大學生計畫實施院校之一。

辦學條件

軟硬體設施

學院坐落在佳木斯市市區,占地面積418,974平方米,另在距學院18公里處還有占地近200公頃的附屬實習農場。總建築面積115516.43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55208.38平方米,實驗實訓用房31202.54平方米,圖書館樓6892平方米;運動場地22934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達1.2億元,其中實驗儀器總價2004.25萬元;圖書館藏書28萬冊;學院教學設施較齊全,擁有各類實驗室100個,建立了功能齊全的計算機校園網和閉路演播系統。

院系設定

學院擁有農學系、建築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經濟管理系、畜牧獸醫系、機電工程系、外語系、基礎部等七系一部。設有農作物生產技術、園藝技術、園林花卉技術、生物技術及套用、畜牧獸醫、軟體技術(遊戲)、軟體技術(華信-日立 對日方向)、軟體技術(北大青鳥方向)、計算機及套用、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與信息處理、計算機美術設計、電子商務、會計電算化、會計、市場行銷、物流管理旅遊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國土資源管理、商務英語、商務日語、商務俄語等42個專業。學院現有在校學生3180人。建校以來,培養了數萬名本科、專科、中專畢業生,遍及祖國各地,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著智慧和力量。

辦學方式

學院實行多種形式、多層次辦學,與東北農業大學聯合招收遠程教育本科生達200多人,同省內各縣職教中心聯合辦學達到40個教學班;積極開展成人函授教育,與東北農業大學等院校建立了合作關係,使在校學習的學生可直接報考相應專業的本科成人函授班學習,畢業時可同時獲得本科、專科畢業證書。
學院不斷拓寬辦學渠道,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多年來與日本國專修大學北海道短期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2000年至今已派出赴日留學生6批53人,其中12人在攻讀博士、碩士學位。目前,學院又與日本北海道拓殖短期大學、俄羅斯遠東國立人文社會科學院達成了合作意向,其中與日本北海道拓殖短期大學的合作已進入了實質性的階段。

師資力量

學院有教職工330人,其中教師150人,專任教師中教授4人、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59人,省農業委員會高職學科帶頭人6人、院級專業帶頭人20人、院級骨幹教師26人。學院注重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幾年來先後派出25人次到日本、以色列、美國、德國等國留學、考察和研修,32名教師獲得或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教師每年發表高質量論文幾十篇,出版教材及著作十幾部,正在進行的國家及省(部)級科研課題80項,2004年11月獲“教育部職教教改重點課題研究與管理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人才培養

學院在辦學中始終堅持培養人才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圍繞提高教學質量,進行教育教學的改革。在設定與調整專業過程中,學院組織人員深入社會用人單位調查,與用人單位的有關領導和技術人員共同研究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職業技術崗位高職人才需求現狀,共同論證專業設定與調整,共同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使每年新增或調整的專業能較好地適應社會需求。在課程設定上,學院按照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堅持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原則,制定各專業的教學計畫。教學計畫打破了傳統的老三段教學模式,使學生儘可能多參與生產實踐環節,同時壓縮理論教學,加大實踐教學比例。同時,設立了限選模組課程和任選模組課程,鼓勵學生在學好本專業課程的同時,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擇業競爭的需要來選學其他課程,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學院注重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和考核,統一組織學生參加國家農業部、勞動及社會保障部及黑龍江省教育、勞動、財政、信息產業等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專業技術技能考試、晉級考試並頒發國家承認和社會通用的職業技能證書、等級證書和崗位資格證書等。
學院積極開展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先後與瀋陽、廣州、深圳等近百家企業簽訂了用工契約,可推薦畢業生直接就業。
學院以為“三農”服務為辦學方向,以農學、園藝兩個骨幹專業為核心,以三江地區為重點,構建了長期的產學研基地網路,形成了一個公司、兩個基地、全程專家、長期農戶的產業鏈服務模式,為當地農村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

學院展望

該院教職工在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和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精神,堅持為“三農”服務的辦學方向,堅持“以教育思想、觀念轉變為先導,以教學改革為核心,以教學基本建設為重點,注重提高質量,努力辦出特色,為爭辦示範性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而奮鬥”的辦學思路而進行著不懈的努力。

學校領導

院長:于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