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的勢力

黑暗的勢力

劇作《黑暗的勢力》是托爾斯泰的晚年的力作·一般認為,這部劇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金錢勢力即劇中所指的"黑暗勢力"對宗法制農村侵蝕的俄國"改革"後的現實·其實,該劇是一部道德劇

基本介紹

  • 書名:黑暗的勢力
  • 作者:托爾斯泰
  • 人稱:俄國革命的鏡子
  • 成就:世界文學泰斗
劇作簡介,創作背景,演出情況,作者簡介,

劇作簡介

是反映托氏道德觀和宗教理想的道德劇.托爾斯泰在這裡給人們上的"生活的一課",不是引導宗法農民去抗拒資本主義,而是勸戒人們警惕貪慾的誘惑,不要充當那被"網住爪子"的鳥兒。作家從道德角度向人類良知發出的呼喚,對腐朽落後的社會戕害人心表現出極大的義憤。

創作背景

1886年秋,托爾斯泰的鄰居斯塔霍維奇在托爾斯泰家裡朗誦奧斯特洛夫斯基劇本《切勿隨心所欲》。他的這次朗誦給了托爾斯泰靈感,他走之後,托爾斯泰就寫了個劇本。這就是《黑暗的勢力》。早在這年8月,“優伶”劇團就來信跟他要劇本。可能從這時候起托爾斯泰就醞釀寫劇本了。也可能他摔傷了腳長期臥床不起,回憶長久積累在腦子裡的素材,偶爾想到了1880年圖拉地區檢察官達維多夫跟他講的一個案子。托爾斯泰自己也對《新聞報》記者說過:“《黑暗的勢力》的情節幾乎全部取材於圖拉法庭審理的真實案件;在這個案件里跟在《黑暗的勢力》里一樣,一個農民殺死了跟妻子帶來的女兒通姦所生的孩子,而在這個女兒的婚禮上當眾懺悔……毒死丈夫這個情節是我加上的,但是甚至一些主要人物也都有現實根據。”

演出情況

斯塔霍維奇對《黑暗的勢力》卻極為欣賞。他常在彼得堡的高官顯貴家裡朗誦它。1887年1月27日,他在亞歷山大三世的密友沃龍佐夫-達什科夫伯爵家裡朗誦《黑暗的勢力》時恰巧皇帝亞歷山大三世也在場。他這樣回憶那天的情景:
“第四幕給人產生了強烈的印象。可以看出,他抓住了在座全體聽眾的心。朗誦休息時,眾口一詞加以讚揚。五幕讀完,全都默默無語。
皇帝開口說:
“‘真是佳作!’
“這一句話打開了大家的話匣子。……佳作!佳作!周圍爆發出一片讚美聲。”
有了皇上的讚揚,亞歷山大劇院便立即準備上演這個劇本,已經排練了17次。劇院還派人到亞斯納亞·波利亞納考察農民生活環境。
同時,《黑暗的勢力》收進托爾斯泰夫人編訂的全集,由媒介出版社出版,初版印了12000冊,後來加印20000冊,最後又印了40000冊。
出版管理總局局長費奧克蒂斯托夫得知皇上對《黑暗的勢力》有好評並批准亞歷山大劇院上演,便寫信給神教院總檢察長波別多諾斯采夫。而波別多諾斯采夫便奏請皇上收回成命,禁止亞歷山大劇院上演該劇。他對皇上說:
“該劇於帝國各劇院上演之日必將是我國舞台急劇墮落之時。”皇上不願得罪波別多諾斯采夫,便批准奏章,說:“鑒於該劇過分現實且其情節令人恐怖,不準上演該劇。”
劇本在俄國禁止上演,但在西歐從1888年開始便風行於法國、瑞士、義大利等國。
《黑暗的勢力》直到1895年才被允許在俄國上演。

作者簡介

黑暗勢力》的原劇作者是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 ,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以及《復活》。其它作品還有《一個地主的早晨》《哥薩克》《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等。他也創作了大量童話。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他還以自己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技巧辛勤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寧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
托爾斯泰思想中充滿著矛盾,這種矛盾正是俄國社會錯綜複雜的矛盾的反映,是一個富有正義感的貴族知識分子在尋求新生活中,清醒與迷惘、奮鬥與彷徨、呼喊與苦悶的生動寫照。托爾斯泰的作品縱然其中有反動的和空想的東西,但仍不失為世界進步人類的驕傲,他已被公認是全世界的文學泰斗。列夫·托爾斯泰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名人傳》的三個主人公之一,在《托爾斯泰傳》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