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大門國家森林公園

黑大門國家森林公園

黑大門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北部的武川縣東南,地處大青山脈北麓,哈喇沁河西南岸。國家AAAA級旅遊區,公園總面積5.4萬畝,地處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植被類型為針葉林,1992年4月經林業部批准建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大門國家森林公園
  • 外文名:Black Gate National Forest Park
  • 成立時間:1992年4月
  • 占地面積:5.4萬畝
  • 級別:國家級
  • 氣候帶: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大青山脈北麓
  • 植被類型:針葉林
  • 批准時間:1992年4月
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特點,地形地貌,資源情況,植被資源,動物資源,主要景點,摩崖石刻,鹿場,開發建設,管理體制,品牌建設,交通及路線,交通,路線,歷史人文,人文美食,歷史文化,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黑大門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北部的武川縣東南,地處大青山脈北麓,哈喇沁河西南岸。地處東經110°48′--114°10′,北緯43°51′--42°9‘,公園總面積5.4萬畝。
黑大門國家森林公園

氣候特點

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陸性氣候,四季氣候變化明顯,年溫差大,日溫差也大。其特點:春季乾燥多風,冷暖變化劇烈;夏季短暫、炎熱、少雨;秋季降溫迅速,常有霜凍;冬季漫長、嚴寒、少雪。

地形地貌

境內主要分為兩大地貌單元,即北部大青山和東南部蠻漢山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為土默川平原地形。地勢由北東向南西逐漸傾斜。

資源情況

植被資源

公園內植物資源豐富,植被良好,森林覆蓋率為82.5%,草、木本植物總共約700種。喬木森林以白樺次生林為主,另有部分落葉松人工林,灌木植物有山地虎榛子、繡線菊等,草本植物有冷蒿百里香等。
黑大門國家森林公園黑大門國家森林公園

動物資源

園內還有不少野生動物,主要有斑羚狐狸啄木鳥百靈鵪鶉畫眉等。
黑大門國家森林公園

主要景點

主要景觀有溪口烏龜嶺、蓮花峰觀景台臥虎石、彌勒佛石、仙人級、臥龍坡、北劍門、苟團遺洞、芍藥坡、蛤蟆嶺、臨絕頂、烏柳溪、現羊坡、馴鹿坡、貓頭石、罌粟坪、荔枝灣、黑大門、魚鱗潭、水簾洞、鳴弘瀑、瀑布泉等。
蛤蟆嶺蛤蟆嶺

摩崖石刻

黑大門摩崖石刻是經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摩崖石刻”。黑大門摩崖石刻是元朝時所刻李,主要記載游騎名族人文文化歷史。
摩崖石刻摩崖石刻

鹿場

鹿場是內蒙高原藏族部落當中年代較近的一座,本來是原始林密布的無人深山,直到1985年前,才有一小群藏族族人,遷徙至此,該鹿場保留較為完整的木質圍欄等。
黑大門國家森林公園

開發建設

管理體制

黑大門國家森林公園由武川縣林業局管理,負責草原景區自然生態考察和安全。

品牌建設

1992年4月經林業部批准建立為AAAA級景區。

交通及路線

交通

呼和浩特到黑大門國家森林公園可以乘大巴車前往,在呼和浩特長途公共汽車站,從市區去召和(也稱希拉穆仁草原)的大巴車的途中有一站直接到黑大門國家森林公園的門口。
黑大門國家森林公園黑大門國家森林公園

路線

公園的交通狀況也較好,呼和浩特至武川縣的公路從公園西北側入口處經過,並有支線公路與公園相連。公園東端入口處有公路直通呼和浩特市區。園內也修有多條公路,汽車可直接駛抵觀景台——鹿場——芍藥坡——烏柳溪景點。

歷史人文

人文美食

狍子肉狍子肉
呼和浩特作為內蒙古的首府,其餐飲特色別具風味,您可以到市內較大的餐館去吃大餐,也可以到草原氣息濃郁的地方品野味,有狍子肉、山雞肉、山野菜、野生蘑菇。城內城外既能遍嘗兼具南北風味的菜餚,品種豐富,街頭還有許多小吃,而且價格便宜。這裡最具特色的食品除了奶製品外,還有肉類食品。

歷史文化

距今一萬年前境內已有人群部落。武川縣地歸屬,西周時屬鬼方,春秋時屬獫狁
武川縣武川縣
戰國時屬林胡樓煩,其種族“食肉飲酪”、“以穹廬為舍,逐水草遷徙”。.
秦漢時縣境為匈奴秦漢爭戰之地,以屬匈奴時間較長。
三國、兩晉時,屬鮮卑族拓跋氏。北魏天興初(公元398年),道武帝拓跋圭將其東部地區的高門弟子及豪傑兩千戶遷到北部居住,以鎮守邊塞。宇文陵“隨例徙居武川”(《北史》卷9第311頁),此為“武川”一名最早的記載。北魏設“六鎮”,武川為其中之一。《隋書》載隋文帝楊堅的五世祖楊元壽“魏初為武川鎮司馬”。《舊唐書》載唐高祖李淵的四世祖李熙“領豪傑,鎮武川,因家焉”;《新唐書》記為“戍於武川,因留家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