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芸(抗日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916——1942),原名景隆,曾用名黃雨凝、黃景,筆名激流,梅州市梅江區梅城西區黃泥墩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芸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16年
  • 逝世日期:1942年
黃芸(1916——1942),原名景隆,曾用名黃雨凝、黃景,筆名激流,梅州市梅江區梅城西區黃泥墩人。出身於店員工人家庭。父黃浩興,是店員工人;舅父楊廣存,是革命烈士,梅州早期的共產黨員之一。黃芸從小受革命先輩思想薰陶,喜看進步書籍,12歲參加共產主義兒童團,13歲因家貧輟學,先在梅城當學徒,後隨其父去印尼,在裁縫店當學徒。
黃芸
1934年回梅。次年秋,在梅城民眾教育館任肋理員,團結一批進步青年,進行抗日救亡運動,組織“海燕劇社“、”強民體育會“、”梅州民眾歌詠團“等進步團體,為喚起民眾,團結抗日,作了大量的宣傳鼓動工作。1937年2月,黃芸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從事革命活動。同年6月,被梅縣區政府拘留17天,出獄後,受黨組織之命,在城東潮塘學校以教書職業為掩護,繼續進行活動,積極動員青年學生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同年12月,任梅縣區中心區委宣傳部長,與黎邦、王芝祥等在梅州各中國小師生、店員、職工中發展中共黨員,組建中國小黨支部、行業支部,為抗日救亡運動的蓬勃發展,培養了大批骨幹力量。
1938年,黃芸以梅州抗日游擊根據地代表身份參加福建龍巖白沙幹部訓練學習,結束後仍回梅縣區中心區委任宣傳部長,同年8年,到興寧找李戈倫聯繫工作,途經徑心時,被當地國民黨鄉警逮捕,解押興寧監獄,經組織營救出獄後,調大埔縣委工作。1939年八九月間,任中共饒埔豐縣委組織部長。12月任縣委書記。1940年春,恢復中共大埔縣委,任書記。
1941年春,任埔南縣委書記。五六月間改委員制為特派員制,調“南委”任聯絡員,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下,他不顧個人安危,經常奔走於基層指導工作。是年12月13日,黃芸往埔南,從湖寮路過雙坑口時,遇國民黨政府軍隊,來不及繞道而不幸遭捕。次日,被押往大埔,途經湖寮,正逢圩日,他慷慨激昂地向民眾高呼:“人民大眾團結起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打倒投降派!最後勝利屬於人民!”的口號。黃芸被捕後,中共地方組織多方進行營救,均未成功。在獄中,他受盡各種酷刑,但堅強不屈,始終未吐露黨的機密。1942年1月21日晚就義於大埔茶陽獅子口,時年26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