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宅鎮

黃宅鎮

黃宅鎮位於浦江縣東南部,鎮域西連浦江縣城浦陽鎮,南與義烏市毗鄰,20、47省道穿鎮而過,杭金衢高速公路在此設互通口,系浦江第一大鎮,有優越的區位、交通條件。該鎮占地68.72平方公里,下轄42個行政村,總人口為6.8萬。該鎮具有優越的土壤、水分和氣候條件,歷來為農業產區,主產稻穀、小麥、棉花、豆類、油料及柑橘、葡萄等;其中葡萄生產已成為浦江最主要產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長貴村
  • 地理位置浦江縣東南部
  • 面積:68.72平方公里
  • 人口:6.8萬
地理位置,建置沿革,氣候條件,大事記,發展簡介,經濟發展,一方名產,一方風情,小康鄉鎮,

地理位置

黃宅鎮位於浦江縣東南部,西連浦陽鎮,南隔浦陽江與治平鄉為鄰,北靠岩頭、鄭宅鎮,東與白馬鎮為界,是浦江縣重要集鎮。鎮人民政府駐地黃宅,距浦江縣城11公里,距義烏民航機場和浦江火車站均10公里,浦鄭公路貫穿東西,黃岩公路由此起點,03省道在此經過,G60滬昆高速公路(原杭金衢高速公路)在此設有互通式立交口(浦江收費站),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
嘉毅金色海岸嘉毅金色海岸
黃宅三江口濕地公園黃宅三江口濕地公園

建置沿革

黃宅鎮轄區遠在隋唐就已形成溪灘市。解放前屬黃宅區古城鄉。1950年10月,分建為下店、中店、桂花3鄉,1956年合併為黃宅鄉。1958年為黃宅公社下店、中店、朱宅管理區。1960年2月並為下店大隊。次年改稱黃宅公社。1983年改為鄉,1985年改為鎮。1992年前陳鄉併入。2001年12月26日,浙政函[2001]271號批覆同意浦江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治平鄉建制,併入黃宅鎮。

氣候條件

黃宅鎮屬亞熱帶濕潤性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一般春秋兩季多陰雨,五、六月梅雨季降水集中,伏天和冬季降雨較少,易出現乾旱,八、九月份有時受颱風影響,有風暴災害天氣。年總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16.9℃,常年最冷一月份,平均氣溫4.6℃,最熱七月份平均氣溫28.7℃。常年主導風向為北偏東風,夏季多東南風。是全縣最熱、無霜期最長地區。

大事記

1986年,集資創辦金華市第一個鄉鎮萬冊圖書館。
1989年,修建中渠,境內全長7.8公里,投入資金200餘萬元,受益面積2萬餘畝。
1996年,擴建浦鄭公路工程,鎮共集資400萬元;完成黃宅工商路新建工程,路寬20米,全長300米,並配置綠化帶,貫通原浦鄭公路至古城東路。
1997年,完成望江路開發,建造鎮區圓盤,全長600米。
1998年完成黃岩公路(黃宅段)拓寬工程,長5公里,寬10米,投入資金80餘萬元。姓陳村建立千畝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基本做到田成方、渠成網、樹成行、路成框。建立小型巨人企業1家,重點骨幹企業3家,新星企業3家。新建小商品市場和水果批發市場。
2000年10月,建立前陳、海塘、新宅三村的“湖田畈”農業園區,水、渠、路統一規劃,面積2355畝。勇進、六聯、群聯三村的“朱宅畈”基本農田保護區2850畝。

發展簡介

改革開放以來,黃宅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鄉鎮工業異軍突起,已成為該鎮經濟的重要支柱,形成了針織、花邊、建材、燈具、五金、印染等6大支柱產業,產品已打入30多個國家和地區,尤其是絎縫、水晶燈飾等產品在國際上具有極高的知名度。2000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9.67億元,創利稅9500萬元。農業生產發展迅速,特色農業成為全鎮新的經濟成長點,是棉花、柑桔、茶葉的主要產地,被譽為“江南吐魯番”的前陳葡萄生產基地面積達1500畝,年產2000噸,遠銷杭州、上海、福建、深圳等地。第三產業同步發展,先後新建或擴建了農貿市、小商品市和商業一條街,各種店鋪林立,商業空前繁榮。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有官岩山、太平天國克猷堂、愛塘山背新石器遺蹟、岳塘湖等多處自然景觀和歷史古蹟,更有堪稱“華夏一絕”的黃宅“千人迎會”,歷史悠久,曾被上海電視台攝製成專題片,名氣海內外。
黃宅鎮處於浦陽江沖積平原中部,平均海拔在37~71m之間。全鎮有耕地面積2.6萬畝,山林面積3.5萬畝。水利設施完善,有354 萬方 (一)型水庫 1 座,10 萬方以上小(二)型水庫 2 座,共有山塘水庫48座,庫容446.98萬方。通濟橋的南渠、72線渠、中渠、北渠流經此地,受益農田 3 萬畝。主要經濟作物有葡萄、甘庶、柑桔、蜜梨等,“江南第一家”、“紫瑩”兩隻葡萄品牌被評為省級優質農產品,蔣才文葡萄基地是省級無公害水果基地。糧油、花卉、葡萄、蜜梨、蔬菜、畜禽養殖為農業主要產業,“中東木業有限公司”、“浙江浦江萬紫千紅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浦江福利竹木製品廠”等三家企業被評為金華市農業龍頭企業。
工業經濟發達,共有企業626家,其中縣“127”工程企業12家,集團公司3家,年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3家,超500萬元企業23家。工業功能分區建設初具集聚效應,開發面積3.1平方公里,引進企業248家,其中中外合資企業13家,縣外企業167家。全鎮已形成五金、輕紡、工藝品、制刷四個主導產業。吳氏鎖業有限公司被評為"中國優秀制鎖企業";“超界”牌絎縫製品被評為浙江省著名品牌;“情侶鳥”、“誠興”、“吳氏”被評為金華市著名商標;"情侶鳥"服裝、“宏方”紡織品被評為市級名牌產品。“億源光電”、“誠興電子”、“萬賽摩擦”、“吳氏科技”、“超界集團”等五家企業被評為金華市科技創新企業。2008年全鎮人均居民人均收入6300元,實現工業銷售收入33.4億元,工業增加值8.41億元,自營出口交貨值7200萬美元。

經濟發展

黃宅鎮是浙江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金華市中心鎮。為了充分發揮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優勢。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環境、促進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全鎮不斷加大城鎮建設力度。近幾年成績斐然。投資500餘萬元浦陽江黃宅段已完成治理,城市品味進一步得到提高。在完成舊城區改造的基礎上,統一併建成了商住一區、商住二區,新建了六條主街道。新建的中山特色工業園區徵用土地600畝,現已完成一、二期開發,進區企業達到25家,其中外資企業3家,園區建設已成為黃宅新的經濟成長點。全鎮還開通了閉路電視以及4000門程控電話和行動電話,電腦設施已與國際聯網,實現了村村通程控。教育、文化、衛生和各類休閒娛樂設施齊全,建有全縣一流的黃宅中學、一座萬冊圖書館、二家綜合性醫院,一個影劇院。
鎮域有官岩山風景名勝區和“上山”古人類文化遺址。“上山”萬年米粒的發現,表明長江下游地區是世界稻作和栽培稻最早的起源地之一。05年6月,上山遺址被核定為第6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官岩山奇岩突起,風光秀麗,並有心越故里、官岩石壁、官岩寺、胡公祠、通海洞、薄刀峽等20多處景點,為縣級風景名勝區。另外,鎮域還有岳塘山麓的“克猷堂”、費宅以及古塘村,經整修後均有旅遊開發的價值。
如今,黃宅人民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繼續弘揚實幹創業精神,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以改革為動力,充分發揮區位、產業和資源三大優勢,積極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促進三大產業互動發展,為把黃宅鎮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的現代化城鎮而不懈努力。

一方名產

前陳葡萄在全省已小有名氣,其地也被譽為“江南的吐魯番”。從1985年開始種植,經過十幾年的開發和培育,2002年面積已達1300餘畝,有巨峰、藤稔等多個品種,產品遠銷省內外,並以“公司+農戶”的形式,不斷擴大種植規模,單此一項,每年能為農民增收1500萬元。

一方風情

黃宅“人會”有著悠久歷史,每年農曆八月十三日黃宅廟會時舉辦,以慶祝傳統節日,祈禱五穀豐登、國泰民安。“人會”有20餘桌,選清秀活潑的三四歲幼童,分別扮成傳統戲曲中的某一造型,如《三打白骨精》、《斷橋》等。幼童安排在特製鐵架上,底下連著會桌。由數人扛抬前進,前有旗隊儀仗,後有什錦班演奏,浩蕩壯觀。

小康鄉鎮

【一方名產——前陳葡萄】前陳葡萄在全省已小有名氣,其地也被譽為“江南的吐魯番”。從1985年開始種植,經過十幾年的開發和培育,現面積已達1300餘畝,有巨峰、藤稔等多個品種,產品遠銷省內外,並以“公司+農戶”的形式,不斷擴大種植規模,單此一項,每年能為農民增收1500萬元。
【一方名村——下店村】下店村有512戶,1597人,原浦鄭、黃岩公路和望江、黃治路貫穿其中,地理位置、交通設施優越,服裝加工和毛紡為村兩大支柱產業,生產加工企業占總戶數12.5%,從業人員占總人口的40%。
【一方名山——官岩山】官岩山,舊名康侯山,海拔391米,巨岩圓突,崢嶸突兀,遠望如雄獅蹲踞。南坡絕壁下有洞穴,唐鹹通年間(860~874)在此建官岩教寺,後屢有興廢。後建有胡公廟,奉祀胡則,香火甚盛。明宋濂曾攜友登臨。為縣級風景名勝區。
【一方風情——黃宅“人會”】黃宅“人會”(抬閣)有著悠久歷史,每年農曆八月十三日黃宅廟會時舉辦,以慶祝傳統節日,祈禱五穀豐登、國泰民安。“人會”有20餘桌,選清秀活潑的三四歲幼童,分別扮成傳統戲曲中的某一造型,如《三打白骨精》、《斷橋》等。幼童安排在特製鐵架上,底下連著會桌。由數人扛抬前進,前有旗隊儀仗,後有什錦班演奏,浩蕩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