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埠鄉

黃埠鄉

黃埠鄉是閩贛省際邊貿鄉,位於建寧縣西南部,地處閩贛兩省三縣結合部,西北部與江西省廣昌縣毗鄰,黃埠鄉距縣城42千米。濉(城)客(坊)過境。鄉境內地勢平坦,四周山巒起伏,南北最大距離27.6公里,區域面積137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104個村民小組,有3205戶、1.25萬人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埠鄉
  • 外文名稱:Huangbu Township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福建省
  • 下轄地區:黃埠、友蘭、封頭、竹藪、羅源等
  • 電話區號:0598
  • 地理位置:建寧縣西南部
  • 面積:137平方公里
  • 人口:1.25萬(2017年)
  • 方言贛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閩G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科教文衛,歷史文化,新聞報導,

建置沿革

因集鎮所在地自古以來就有墟場店鋪,且土壤以黃土為主,故名黃泥埔。
宋、明、清各朝屬西區孝義鄉管轄;民國初沿用清制。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黃泥埔建立了升東區蘇維埃政府。民國後期。境內分屬新安鄉和益安鄉。1950年建寧解放後,初屬第二區人民政府管轄,次年劃歸客坊區,1956年隨五區併入里心區。公社化時先屬里心公社,1961年成立客坊公社時屬客坊,1984年社改鄉,從客坊公社劃分出桂陽、陳余、賢河、黃埠、竹藪、友蘭、封頭、羅元、山下等10個大隊,成立黃埠鄉人民政府。2005年黃埠下轄 10個村,104個村民小組,124個自然村,全鄉有3206戶、11701人口。

行政區劃

黃埠鄉轄黃埠村、友蘭村、封頭村、竹藪村、羅源村、山下村、桂陽村、陳余村、大余村、賢河村等10個行政村。其中有老區基點村10個,2017年桂陽被命名為“中央紅軍村”。

經濟發展

黃埠人民收入以農業為主,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農業人口11293人。全鄉有耕地19896畝,人均耕地1.76畝,盛產稻穀、菸葉、蓮子、水果、桂陽蘿蔔、筍乾、香菇,其中桂陽蘿蔔享譽省內外。1984年建鄉以來,主要發展特色農業,形成以菸葉、建蓮、水果、商品糧、筍竹、仔豬為主的特色農業新格局,已建立商品糧基地2萬畝,商品用材林基地153996畝、筍竹兩用林基地9006畝、優質建蓮基地5236畝、水果基地6000畝、仔豬基地2萬頭。菸葉生產自1988年推廣種植以來,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2005年,全鄉種植菸葉面積達5944畝,收購產量達到1.58萬擔,產值878萬元,總產、質量、效益都是歷史上最好的一年,成為全縣最大的產煙基地鄉。全鄉森林面積154364畝,木材蓄積量4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6%以上。2005年,農民人均收入3448元,是1985年的390元的8.8倍;農業總產值達7319萬元,是1985年468萬元的15.6倍。
90年代初,鄉黨委、政府貫徹縣委工業壯縣的思路,在肖家坪開闢工業小區,小區面積由5畝發展到2005年的55畝,先後引進電力、造紙、礦產開發、竹木製品加工等5家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4000萬元。鄉集體企業桃路際電站於1990年建成投產,裝機容量500Kw,總投資136萬元。境內礦藏豐富,礦產資源已探明的有黃金、鉛、鋅、銀、石英石等,2004年,總投資630萬元建成投產的建寧縣金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日選礦100噸,年創產值500萬元。全鄉筍竹業的龍頭企業黃山筍竹製品加工廠,主要生產竹涼蓆、香芯、香粉、清水筍加工等,年產值 萬元。至2005年,全鄉有電力、造紙、礦產開發、木製品加工、竹製品加工等主要工業企業5家(其中集體1家,私營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家。個體私營企業達到160戶,全鄉企業總產值達到3077萬元,是1985年80萬元的38倍。

社會事業

1984年分鄉後,僅有一座木質結構的農貿市場,面積約300平方米,1988年改建為磚木結構,面積增至500平方米。1988年市場遷至下街,新建敞篷鋼架結構農貿市場,面積約1800平方米,可容納6000餘人趕集,市場年交易額達7000餘萬元。2005年,全鄉已完成新村建設點52個,新建房戶1900多戶,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1996年黃埠鄉實現全縣第一個村村通程控電話的鄉,2005年全鄉裝有固定電話1719部,平均1.8戶農戶擁有一台電話。每百戶農民擁有電視機108台、機車82輛、手機66部。全鄉95%以上的農戶飲上清潔衛生水。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桂陽木偶戲,賢河京戲以及龍燈花燈等傳統文化節目,深受人民民眾的喜愛。

科教文衛

1984年建鄉之初,在校學生1535人,其中國小1425人,中學僅有110人,有國小教師91人,中學教師不足1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7.64%,全鄉辦學條件相對落後。1988年後政府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先後共投入教育資金1600餘萬元,改善辦學條件。2005年,全鄉設初級中學一所,村級完小9所,幼稚園1所,現有在校生總數1709人,其中,中學681人,國小888人,幼兒140人,有教師148人。1987—2005年,中學考入縣一中共673人,考入大中專學校共515人,其中,有碩士以上學歷6人。1985年新建鄉衛生院,1995年,增設住院部,2005年全鄉有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9人,村級診所15個,醫務人員15人,各村均有設立衛生所,村級醫務人員15人。
2013年香港僑胞、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名譽會長邊陳之娟太平紳士伉儷日前在廈門市僑聯副主席鄧飈、三明市僑聯主席關文良等的陪同下,專程驅車前往位於閩贛交界處的老區山區建寧縣黃埠鄉,為剛落成的“僑愛心”教學樓舉行簡樸的落成剪彩儀式。
同時落成並投入使用的還有廈門愛華雙語幼稚園的師生和家長共同捐助4.4萬元建成的學校“愛華電腦室”。邊陳之娟太平紳士曾授頒香港特區銅紫荊星章、中國時代新聞人物貢獻獎等榮譽,是香港知名愛心人士,此次由廈門、三明兩市僑聯共同牽線,為黃埠鄉國小捐資25萬元建教學樓,體現了樂善好施、情系山區的僑胞愛心。

歷史文化

黃埠鄉特殊的區位優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了豐富的民間藝術,特別是花燈舞、木偶戲、剪紙文化在黃埠鄉不斷發展,素有“花燈之鄉、剪紙之鄉”的美稱;同時更是“革命紅色老區鄉”,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開展過革命鬥爭,留下了光輝的革命鬥爭歷史。

新聞報導

留守婦女實現就業
為幫助計生戶中大齡勞動力就業,建寧縣黃埠鄉積極與縣裡企業聯繫,尋找適合崗位,專門解決留守婦女的就業難題。今年一季度,全鄉已有76名留守婦女實現就業。圖為4月17日,在建寧縣的福建鐃山紙業生產車間裡,工人正在忙著包裝拷貝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