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口鄉

黃口鄉

黃口鄉位於永城市南部,被稱為河南永城市的“南大門”,黃口鄉位於豫皖兩省交界處。分別和安徽的亳州淮北接境,又是中國馳名商標“皇溝御酒”的發源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口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河南永城
  • 下轄地區:9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黃口村
  • 電話區號:0370
  • 郵政區碼:476600
  • 地理位置:永城東部
  • 面積:72平方千米
  • 人口:4萬人
  • 方言中原官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火車站:永城北站
  • 車牌代碼:豫N
概況,沿革,地理,行政區劃,經濟概況,黃口特產,皇溝御酒名稱由來,黃口鄉黨政領導,

概況

黃口鄉位於永城市南部,距市區13千米。轄黃口、丁樓、閆王莊、老家、大寨、許莊、當莊、胡莊、木樓、田莊、成莊、曹樓、陳樓、道莊、頓橋、趙樓、大劉莊、白莊、何橋、平樓20個行政村,100個自然村,175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黃口村。有公路與311國道相接。有數條支流在境內匯入澮河。
[代碼]411481202:~201黃口村 ~202丁樓村 ~203閆王莊村 ~204老家村 ~205大寨村 ~206許莊村 ~207當莊村 ~208胡莊村 ~209木樓村 ~210田莊村 ~211成莊村 ~212曹樓村 ~213陳樓村 ~214道莊村 ~215頓橋村 ~216趙樓村 ~217大劉莊村 ~218白莊村 ~219何橋村 ~220平樓村

沿革

1975年建黃口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72平方千米,人口3.3萬,轄黃口、平樓、李單莊、新莊、大劉莊、道莊、趙樓、丁樓、頓橋、田樓、閆王莊、白莊、河橋、許莊、程莊、曹樓、陳樓、大寨、李樓、胡莊、李老家21個行政村。

地理

黃口鄉位於永城市南部,老城南方12公里。距市區15分鐘車程。被稱為河南永城市的“南大門”,黃口鄉位於豫皖兩省交界處。分別和安徽的亳州淮北接境,又是中國馳名商標“皇溝御酒”的發源地。素有古代永城八景之一的“澮水春聲”,澮河橫貫東西。永青鐵路、永渦公路縱貫南北,交通便利。北臨國家重點工程--120萬千瓦火力發電廠——商丘裕東電廠。面積72平方公里,耕地6萬畝。轄29個行政村,4萬人.

行政區劃

河南省永城市黃口鄉,鄉政府駐黃口村。2012年底,轄29個村(黃口、頓橋、趙樓、丁樓、李平樓、李當莊、大劉莊、老家、木樓、大寨、陳樓、曹樓、成莊、許莊、胡莊、田莊、何橋、閆王莊、白莊、道莊),175個村民組,100個自然村

經濟概況

近年來,黃口鄉立足農業資源優勢,不斷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進一步拉大農業產銷鏈條。圍繞市場抓調整,圍繞調整抓規模,圍繞規模抓質量,圍繞質量抓技術,圍繞技術抓亮點,圍繞亮點抓市場。農、林、牧、副、漁各業興旺發達,是全市名副其實的糧食生產和農副產品加工基地。被授予商丘市駐村工作先進黨委,紅旗渠精神杯先進鄉鎮,省夏糧生產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黃口特產

黃口鄉地方特產享有盛譽。平樓村民利用本地獨有的黑泥資源,經過多種工序製成黑陶工藝品。其產品以幽黑髮亮、古色古香、造型別致的獨特魅力,得到了原中央委員李德生的親筆題詞:“黃口古陶,巧奪天工”。該產品在國內暢銷十幾個省市。
程莊村的銀杏,以農戶種植、企業加工的多種工序以其包裝精美、飲用口感爽、治療高血壓療效奇特的特點,深受市場歡迎。
澮河滋潤的這片沃土,物阜民豐,名優特產眾多。黃口大蒜以獨特品質製成的大蒜油,風靡國際市場。黃口飲食文化集南北之風味,融東西之特色,黃口燒餅等聲名遠播。碳鍋雞碳鍋魚具有永城特色,是外地人品嘗不到的美味。
黃口氣候溫和,物產豐富。農、林、牧、副、漁各業興旺發達,是永城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黃口留下了星羅棋布的歷史人文景觀。素有古代永城八景之一的“澮水春聲”東西橫貫黃口鄉。

皇溝御酒名稱由來

黃口,永城的南大門。這片生生不息的沃土孕育了燦爛的文明,創造了商丘唯一的中國馳名商標--皇溝御酒。
皇溝御酒素有“釀酒之鄉”美譽的黃口鄉陸樓村。漢高祖劉邦豪飲佳釀,心曠神怡,吟詩曰:“我為帝兮漢邦,賜此酒兮姓皇。”此酒即為皇溝酒。明朝仁宗朱高熾時期,生於永城、曾輔佐三朝皇帝的大明賢后張皇后,取家鄉美釀以供皇宮御用,仁宗皇帝御筆親賜“皇溝御酒”,歲月綿綿,酒香不斷,流傳至今,稱頌千古。

黃口鄉黨政領導

鄉黨委書記 :謝貴軒
鄉政府鄉長:朱宏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