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芽西獸

麥芽西獸

大約在6,500多萬年以前的中生代白堊紀晚期,恐龍的突然滅絕給了哺乳動物繁榮昌盛的絕佳機會。在此後的1,000多萬年的時間裡,隨著新生代的大幕逐漸拉開,各種小型哺乳動物紛紛登上了進化史的舞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麥芽西獸
  • 拉丁學名:Miacis
  • :動物界
  • 犬科
麥芽西獸簡介,麥芽西獸特徵,環境因素進化,

麥芽西獸簡介

英文名字:Miacis

麥芽西獸特徵

在距今大約5,000萬年的新生代始新世,現代食肉動物的共同祖先開始出現,以麥芽西獸(Miacis)的出現為標誌,食肉類動物真正走上了漫長的進化之路。麥芽西獸是現代食肉動物貓科犬科熊科鼬科等動物的共同祖先,它具五指、較長的身體和較短的四肢,總體來說麥芽西獸類似於現在的鼬科動物,它能夠爬樹,捕食一些鳥類、小型嚙齒類動物。
麥芽西獸復原圖麥芽西獸復原圖

環境因素進化

在大約4,700萬年前的始新世中期,麥芽西獸開始分化並逐漸分化出貓亞目和犬亞目兩個比較大的類群。其中,貓亞目是現代貓科動物的祖先,而犬亞目則逐漸分化出現代犬科動物。在恐龍滅絕後,存在兩個各巨大的生態位需要填補:大型的捕食者和大型的被捕食者。由於在恐龍時代,哺乳類動物多數體型甚小,因此,在整個新生代,眾多的哺乳類動物開始向更大的體型發展以占據恐龍滅絕所遺留下的生態位,最先得以發展的是被捕食者,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食草動物,像始祖馬,從最初的狐狸大小的體型,經過幾個世代的進化,最終演化出體型高大的現代馬。伴隨著被捕食者的體型變化,捕食者的體型也日益增大,當然,由於資源的限制和作為恆溫動物能量消耗較高的原因,兩者都不可能出現像梁龍霸王龍那樣巨大的體型。進化為犬目科
始新世晚期,犬科最早從犬亞目中分化出來,這一時期的代表動物是黃昏犬Hesperocyon)。Hesperocyon的意思是西方的犬,它的出現標誌著犬亞目動物的正式登場,它是犬亞目分化的關鍵種,也是犬科動物最初的三個分支之一。這些犬科動物的體型要比麥芽西獸大,類似於今天的狐狸,它們具有柔軟但健壯的身體,長長的尾巴,帶趾墊的足和較短的吻,與現在的狗或狼一樣,它們是真正的趾行動物,這使它們相比麥芽西獸來說要善於奔跑但又具有很強的攀爬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