鶪

鶪是一個漢字,拼音是jú,是鳥名。即"伯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鶪
  • 拼音:jú
  • 筆畫數:20
  • 解釋:鳥名。即"伯勞"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方言集匯,音韻集匯,上古音系,廣韻,蒙古字韻,洪武正韻牋,

基本釋義

鶪上嘴鉤曲,尾巴長,額和頭的兩旁與翅和尾為黑色,背部灰褐色。捕食蟲、魚、小鳥等,是益鳥,要保護,禁止獵殺。
鄭碼:LGSR,U:9DAA,GBK:FA47
部首:鳥,筆順編號:2511113443251115444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正韻》古闃切《集韻》局闃切,𠀤音狊。鵙本字。《說文》伯勞也。
《五音集韻》棄役切,音䠐。義同。

說文解字

【卷四】【鳥部】鶪
伯勞也。從鳥狊聲。𩀎,鶪或從隹。古闃切

說文解字注

(鶪)伯勞也。夏小正作百鷯。月令注作博勞。詩箋作伯勞。古音同也。鶪夏小正、孟子作鴂。乃雙聲假借字。小正、月令皆雲五月鳴。惟豳風曰。七月鳴鶪。左傳曰。伯趙氏司至者也。從鳥。狊聲。古闃切。十六部。
(𩀎)鶪或從隹。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 giet7 [客英字典] get7 giet7 [台灣四縣腔] giet7
◎ 粵語:gwik1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kʷeːɡ
後訛鵙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古闃
錫合
入聲
四等
合口
入二十三錫
kiwek
kiwek
kuek
kuɛk
kwek
kʷek
kwɛjk
ju
kuek
kuek
伯勞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ꡂꡦꡟꡠ
ꡂꡨꡟꡠ
gÿue
gyue
kyɛ̆
入聲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古闃
七陌
入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