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河峁鎮

魚河峁鎮

位於榆陽區東南45公里處,屬黃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全鎮總面積194.43平方公里,41個行政村,2.2萬人,退耕前人均耕地4.9畝,溝台地、梯田、壩地人均1.9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魚河峁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電話區號:0912
  • 面積:194.43平方公里
  • 人口:2.2萬人
  • 車牌代碼:陝K
概況,沿革,簡介,地理位置,居住方式,風俗習慣,

概況

魚河峁鎮位於榆陽區東南部。面積195平方千米,轄魚河峁、桃黍溝、田興莊、胡家溝、郭家灣、董家灣、拐上、劉寨、西岔、沙墕、馮茶莊、劉崖窯、東岔、柏蓋梁、黃崖窯、付家畔、謝家峁、常樓、劉賀山、崔墕、桐條溝、南付家畔、唐家溝、高家溝、梅家畔、楊王莊、朱莊、李府溝、白家溝、杏樹峁、高家峁、張家鹼、小范地、馮莊、桃家溝、王家溝、大碾莊、沙溝梁、小常峁、劉小溝、田園4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魚河峁村,距市區31千米。210國道西包公路過境。

沿革

1958年建董家灣公社、桐條溝公社,1984年改董家灣鄉、桐條溝鄉。1996年,董家灣鄉面積96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轄魚河峁、西岔、東岔、柏蓋梁、劉賀山、劉崖窯、董家灣、拐上、黃崖窯、郭家灣、劉寨、傅家畔、常樓、謝家峁、沙墕、崔墕、田興莊、胡家溝、馮茶莊、桃黍溝20個行政村;桐條溝鄉面積98.4平方千米,人口1萬人,轄劉小溝、南傅家畔、張鹼、田園、唐家溝、梅家畔、高家溝、小范地、朱莊、楊王莊、大碾莊、白家溝、馮莊、沙溝梁、小常峁、桃家溝、桐條溝、王家溝、杏樹峁、高家峁、李府溝21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董家灣鄉、桐條溝鄉,設立魚河峁鎮。

簡介

1999年以來,該鎮認真貫徹落實“退耕還林(草)封山綠化、個體承包、以糧代賑”十六字方針,鎮黨委、鎮政府結合鎮情,團結帶領全鎮廣大幹部民眾,以扶貧奔小康總攬全局,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退耕還林為先導,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採取“山、水、田、林、路整體規劃,溝、坡、梁、峁、澗綜合治理”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全鎮主導產業的大發展。全鎮林草面積達到15.9萬畝,退耕還林面積達4.4萬畝,人均2畝,經濟大扁杏2.1萬畝,人均1畝,荒山荒溝造林8.7萬畝,農田人均種草1畝,羊子存欄2萬多隻,人均純收入1417元,比98年底淨增加400元,幾年來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農民收入穩中有增,初步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目標.

地理位置

榆林城南45公里處,峁溝流域與無定河的交匯處,210國道和神延鐵路從這相匯而過。
自然風光:魚河峁屬於榆陽南鄉的一部分,也是榆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澈的峁溝流域在這流入無定河。無定河倆岸,大片大片西瓜地,大片大片綠油油的稻田,形成塞上江南風景,由於日照充足和特殊的黃土土壤,做出的米飯獨特的香。魚河峁對岸與橫山相望。

居住方式

魚河峁的居住方式也很講究,一排排石窯坐北向南,整個魚河峁簡直就是石窯大院,一排一排頗為壯觀,一般5-6家為一排,多的有十幾家為一排。足足有上千捆石窯緊緊相連形成一個大的窯洞群落。

風俗習慣

魚河峁有倆個廟會日,一個是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一個是七月初一。戲台對面就是七佛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