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英

魏武英(1882—1956),字仲衡,建始人,中國早期鐵路建設專家,實業家。

基本介紹

  • 本名:魏武英
  • 別稱:仲衡
  • 所處時代:清光緒年間、新中國
  • 出生地:建始
  • 出生時間:1882年
  • 去世時間:1956年
  • 主要作品:《東北鐵路交涉回憶錄》(未完)
人物經歷,人物作品,

人物經歷

魏武英自幼聰明好學,被家鄉在京官員王曉宋選送到北京的湖北會館讀書。光緒二十六年(1900),魏被官費派往日本鐵道專科學校留學,留學期間,結識了孫中山並加入同盟會。
在日本的10多年裡,魏武英結識葉恭綽,引為好友,葉恭綽也是追隨孫中山先生的革命者,孫中山成立臨時政府後,葉出任交通部部長。葉對魏一生影響頗大。1913年,魏武英回國,任孫中山的秘書,協助制訂《中國鐵道建設十萬里計畫書》。
南北議和後,魏在交通部任職,參與創辦《鐵道時報》,併兼北平鐵路管理學校(即今北方交通大學前身)教習。
魏對山西省煤炭運輸亦有所研究,在任教期間,撰寫了《山西路段計畫書》,因此為葉恭綽所賞識,後被調任吉長鐵路局局長及吉敦鐵路工程局局長,負責修建吉長線、吉敦線兩條鐵路。為此,魏武英舉家遷往長春,後因被人控告,受到東北軍和南京國民政府通緝,逃往日本。
1928年北伐戰爭中,軍閥張作霖占領北京,非常欣賞魏武英,邀請魏到交通部任職。但魏回北京不久,張作霖被日本人暗殺,於是魏武英全家遷至天津法租界定居。魏武英遷住天津後,與好友怡和洋行的華經理協商共同開辦了上海昆明醬油廠。醬油廠在上海投產後,生意紅火,很快成為國內品牌。這時魏夫人在天津做房地產生意和倒賣日元生意,也頗為順手。抗日戰爭爆發後,魏的日本同學——華北交通總裁字佐美寬爾邀請魏武英出任偽職,被魏武英拒絕,他說:“我不能做見不得兒女的事。”
魏靠接受良好的教育,從鄂西山區走出,他深知教育對改變人的命運的作用,因而他非常重視教育,特別是對子女的教育。魏在北京任職時,經人介紹與湖北同鄉、清末舉人司緝亭的女兒司韻芬結婚。婚後,生四女二子。長女魏蓁一即韋君宜,後來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和編輯出版家。在長春時,地方除了一個四等的鐵路小站和一些職工宿舍、一所學校外,別無他有。
魏武英依靠從北平鐵道管理學校帶去的學生,在長春車站附近辦了一所國小和一所職業中學,並從北京等地延請名師為學生上課。長女韋君宜在北京叔叔家裡讀完國小二年級後去長春,入了當地的鐵路子弟國小三年級。為使兒女們接受良好的教育,除了正規的學校授課外,他還為兩個女兒請到了長春最好的英文、日文和古文老師擔任家教。曾稱長女之文筆頗有《老殘遊記》的風格。
京津淪陷後,魏武英到了上海,其最大心愿就是躲避日本人請他做官的糾纏。這時上海昆明醬油廠已被日本人接管,改名為“中華醬油廠”。他將二女魏蓮一安排到震旦大學繼續上學,長女韋君宜則與同學一道前往延安。魏夫人的生意亦不如從前,並以極低廉的價格賣掉上海的一些房產。至此,興旺的家道開始日漸衰落。

人物作品

新中國成立後,魏家將全部書籍獻於毛澤東主席圖書館,凡古董、文獻、書畫、產業都捐贈給北京市。北京市博物院還為其立了專戶。魏武英於1956年病逝,享年74歲。其晚年曾撰寫《東北鐵路交涉回憶錄》,可惜書未成而人已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