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文科教材·寫作學高級教程

高等學校文科教材·寫作學高級教程

《高等學校文科教材·寫作學高級教程》是2009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姬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等學校文科教材•寫作學高級教程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頁數:644頁
  • 開本:32
  • 品牌:武漢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 作者:周姬昌
  • 出版日期:2009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707267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內容簡介

《寫作學高級教程(第4版)》:高等學校文科教材
《寫作學高級教程(第4版)》是第四次修訂版,它多次榮獲全國出版大獎,自出版至今,已歷經20餘年,且多次修訂再版,目前仍為全國多所高等院校選為寫作課教材,市場證明了它的高質量、高價值。 全書共分上、下兩編,上編是基礎理論部分,下編是文體理論部分。每一章後均附有練習思考題,以便於教與學。此次修訂,主要是根據當前寫作課程教學改革的實際以及社會經濟等改革發展,增刪了一部分內容,同時,對書中的某些章節進行了重新撰寫,從而使整個教材更為完善。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 寫作與寫作學
第二節 寫作學與寫作教學
第三節 寫作學的研究任務與發展趨勢
第四節 《寫作學高級教程》的理論框架與使用方法
上編
第一章 規律論
第一節 寫作規律的內涵
第二節 物我交融轉化律
第三節 博而能一綜合律
第四節 法而無法通變律

第二章 作者論
第一節 作者——寫作活動的中心
第二節 作者的素質和修養
第三節 作者的能力結構

第三章 感知論
第一節 感知的心理機制和作用
第二節 直接感知
第三節 間接感知

第四章 運思論
第一節 運思的本質和作用
第二節 運思的基本方式
第三節 運思的進程

第五章 表述論
第一節 表述及其作用
第二節 表述的方法
第三節 表述的模式

第六章 技巧論
第一節 技巧與寫作
第二節 一般手法
第三節 辯證手法

第七章 文采論
第一節 文采的含義及作用
第二節 文采的具體表現
第三節 增強文采的要求

第八章 讀者論
第一節 讀者信息反饋
第二節 讀者閱讀要求
第三節 作者與讀者
附篇源流論
第一節 先秦兩漢時期的寫作理論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寫作理論
第三節 唐宋時期的寫作理論
第四節 明清時期的寫作理論
下編

第九章 詩歌寫作
第一節 詩的特質
第二節 感知,藝術之橋
第三節 思維,釀造之功
第四節 構思,複合之象
第五節 微觀心理因素

第十章 散文寫作
第一節 散文及其藝術特徵
第二節 散文作者的現代意識
第三節 散文的意境及其創造
第四節 散文筆法的多元化
第五節 散文的語言美

第十一章 小說寫作
第一節 小說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小說的藝術構思
第三節 小說的結構方式
第四節 小說的情節及其提煉
第五節 小說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六節 小說典型環境的描寫

第十二章 戲劇文學寫作
第一節 戲劇與戲劇文學
第二節 戲劇的情節與衝突
第三節 戲劇的人物塑造
第四節 戲劇的結構
第五節 戲劇的對話藝術

第十三章 影視文學寫作
第一節 影視文學及其特徵
第二節 影視文學的人物塑造
第三節 影視文學的情節結構
第四節 影視文學的表現手段

第十四章 報告文學寫作
第一節 報告文學及其基本特徵
第二節 報告文學的採訪與構思
第三節 報告文學的藝術表現
第四節 報告文學作者的素質

第十五章 雜文寫作
第一節 雜文的含義及其特徵
第二節 雜文的審美價值和審美特點
第三節 雜文的藝術構思
第四節 雜文的表現藝術
第五節 雜文的語言風格

第十六章 文學評論寫作
第一節 文學評論的職能
第二節 把握文學形象的特殊規律
第三節 文學評論的方法
第四節 文學評論寫作的要求

第十七章 新聞類文章寫作
第一節 新聞寫作
第二節 通訊寫作

第十八章 經濟類文章寫作
第一節 經濟類文章的特點及作用
第二節 經濟論文寫作
第三節 經濟管理實用文章寫作

第十九章 科技類文章寫作
第一節 科技類文章的特點及作用
第二節 科技論文寫作
第三節 科技報告寫作
第四節 科技寫作的自然語言和人工語言

第二十章 行政公文寫作
第一節 行政公文的種類、特點和作用
第二節 行政公文的格式
第三節 決定和通告的寫作
第四節 通知和通報的寫作
第五節 報告和請示的寫作

第二十一章 法律文書寫作
第一節 法律文書的概念、性質和類別
第二節 法律文書的主要特點
第三節 法律文書的作用
第四節 法律文書寫作的基本要求
附篇實用文章的歷史演變
第一節 實用文章在我國的起源
第二節 實用文章在我國的發展演變
後記
編後記

文摘

但是由於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他們對寫作規律的內容所做的論述,有的是直感的、片斷的,有的是分散而又駁雜的,缺乏全面的概括和抽象,尚未形成完整、系統的理論形態。
現代學者論述寫作規律,較前人有了進展,突出地表現為他們已經把寫作規律的內容作為一個專門課題加以考察研究了。但是也可以明顯地看出,他們對寫作規律的內容,在認識上、理解上。並不是完全一致的。他們的見解,雖有某些交叉、吻合之處。卻又有難以彌合的差異。這不僅是由於他們在不同的範圍內,概括出了不同的規律,更重要的是在這些規律中混雜著並非寫作規律的內容。這種情況,一方面表明寫作規律的研究正處在發展衍化之中,需要一個漸趨統一、日臻完善的過程;另一方面則對寫作規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任務,它要求我們在古今學者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不同範圍內的寫作規律的內容,做出進一步的概括和解釋。
鑒於寫作的基本規律是寫作範圍內各種具體規律的母體,它關係到我們對寫作實踐活動各個方面、各個組成部分以及其全部發展過程的整體認識,具有全局性的意義,因此,在本章中,將著重闡述寫作的基本規律,即物我交融轉化律、博而能一綜合律和法而無法通變律。這三條規律,是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在寫作實踐活動中,都是不可迴避、不可違背的。
第二節物我交融轉化律物我交融轉化律,是寫作基本規律中最重要的一條規律。它是指物我交融之後,轉化為文章的必然過程。
所謂“物我交融”,是指寫作客體(即作為寫作對象的客觀事物)與寫作主體(即有著自覺意識的寫作者)的相互作用與有機融合。所謂“轉化”則是指經過物我交融,一個既非“物”又非“我”的新的第三者的誕生,亦即“物”與“我”合二為一,構成了文章。

後記

文科教材的編寫,是高等文科教育事業的一項重要基本建設,也是關係到學術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大事。1985年10月31日,國家教委在(85)教文材字003號檔案中,確定本書為高等學校文科教材“七五”規劃項目之一,由武漢大學寫作研究所所長周姬昌教授擔任主編,四川大學中文系寫作教研室主任李保均副教授和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寫作教研室主任林可夫副教授擔任副主編。並決定聘請我國寫作界具有豐富教學實踐經驗和較高學術水平的部分教授、副教授擔任編委。
1986年10月,本書大綱討論會在四川大學召開。經過充分討論,確定了全書的指導思想、編寫原則和綱目、體例。全書分上、下兩編,包括緒論及附篇,共24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