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壩鎮(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高壩鎮)

高壩鎮(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高壩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高壩鎮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城區東南郊,國道312線和蘭新鐵路穿境而過。鎮域面積93平方千米。轄18個行政村,即:新關、一時在、碌碡、紅崖、路南、高壩、馬兒、新廟、台莊、同益、同心、丁家園、紅中、沿溝、新民、二壩、石嶺、建設村,下設18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0948人(2017)。鎮政府駐牛家花園。城區2路海石公車通往鎮政府駐地。2001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0669萬元。財政收入302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945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86元。有中學22所,在校學生7893人;有聾啞學校1所,衛生院1處。鎮內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牛家花無(清代兩江總督牛鑒故居)、唐翟公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高壩鎮
  • 外文名稱:Gao Ba Town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武威市涼州區
  • 下轄地區:18行政村
  • 政府駐地:牛家花園
  • 電話區號:0935
  • 郵政區碼:733000
  • 地理位置:中國西北
  • 面積:93平方千米 
  • 人口:50948人(2017)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機場:蘭州中川國際機場
  • 火車站:武威站
  • 車牌代碼:甘·H
鄉鎮簡介,企業發展,經濟發展,發展思路,六壩鄉簡介,碌碡村介紹,農業發展,經濟發展,新型農村社區,

鄉鎮簡介

高壩鎮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城區東南郊,國道312線和蘭新鐵路穿境而過。鎮域面積93平方千米。轄18個行政村,即:新關、一時在、碌碡、紅崖、路南、高壩、馬兒、新廟、台莊、同益、同心、丁家園、紅中、沿溝、新民、二壩、石嶺、建設村,下設18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0948人(2017)。鎮政府駐牛家花園。城區2路海石公車通往鎮政府駐地。2001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0669萬元。財政收入302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945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86元。有中學22所,在校學生7893人;有聾啞學校1所,衛生院1處。鎮內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牛家花無(清代兩江總督牛鑒故居)、唐翟公墓。
涼州區高壩鎮

企業發展

鄉鎮企業的發展突飛猛進,已形成支柱產業優勢。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效益逐年提高。全國大型一檔鄉鎮企業一甘肅榮華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固定資產15億元,職工8000多人。已成為全區乃至全市農產品加工的骨幹企業。鄉鎮企業的發展已占據了全鎮經濟“四分天下有其三”的重要位置,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日光溫室發展迅速,具有較大的規模優勢。日光溫室的發展從引進、試種成功到形成規模,其品種由單一的黃瓜向辣椒、西葫蘆、西瓜、茄子、西紅柿、食用菌等多品種、多茬口方向發展,成為高壩一大特色優勢產業。全鎮日光溫室面積累計達到3030畝,據測算,日光溫室實現的經濟收入已占農民純收入的30%。
規模養殖穩步發展,特種養殖取得重大突破。養殖業發展迅速,其品質和品種有了較大的改善;建立馬兒規模養豬示範點,引進三元雜交優良品種4個;建成年產1000頭瘦肉型良種豬繁育場和年出欄500頭的丁家園養殖場。特禽養殖發展較快,引進美蛙、肉狗、七彩山雞、貴妃雞等十幾個特禽品種,並逐步推廣。規模養殖戶已達4628戶。

經濟發展

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高壩鎮具有優越的沿路優勢,已建成以國道312線為依託,以鎮政論所在地牛家花園什字為中心,南北輻射1.5公里,東西輻射2公里的花園集鎮開發區,成為集停車住宿、餐飲娛樂、商貿流通為一體的新型集鎮開發區。以集鎮開發區和新關開發區為依託的非公制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私營企業達942戶,其中2001年新發展個體私營企業156戶,新增投資1182萬元,新增營業收入1050萬元,新增利稅150萬元。

發展思路

在實施西部大開發中,高壩鎮根據區位優勢和地域優勢,確定了今後發展的基本思路:以“再造”總打電話攬全局,以市場為導向,以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為重點,以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稅為目標,搶抓機遇,力爭在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結構調整、招商引資、小城鎮建設和科技興鎮等五個方面取得成效,不斷培育和壯大鄉鎮企業,積極推進以日光溫室為主的蔬菜生產,以規模養殖為主的畜牧業,以小區建設為依託的二三產業,以香菇生產為主的食用菌生產支柱產業,積極發展旅遊業,推動全鎮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六壩鄉簡介

六壩鄉位於城區東南8公里處,因地處雜木河第六壩而得名。鄉域面積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6840畝。轄柏樹、陽春、小七壩、樓莊、六壩、嚴家、蔡家、十三里、劉畦、蜻蜒10個行政村,8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6121人。鄉政府駐六壩村。2001年,完成農業總產值5115萬元,財政收入17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47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12元。有中學1所,國小11所,在校學生3139人;有衛生院1處。鄉內十三里堡漢墓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清涼寺、東造竺寺為涼州名剎,歷史悠久,香火旺盛。
高壩鎮日光溫室發展迅速,已逐步形成支柱產業優勢。種植品種有辣椒、西葫蘆、西瓜、茄子、西紅柿、食用菌等多個品種,全鄉日光溫室面積達320畝,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大支柱產業。大白蔥、西瓜種植面積達600畝。六壩鄉的大白蔥不僅暢銷本地,而且遠銷青海、蘭州等地。規模養殖穩步發展,規模逐步擴大。建立了劉畦二組、蔡莊四組、十三里村二組3個規模養豬示範點和嚴莊村三組、四組肉牛養殖示範組及小七壩村養雞示範組。
進入新世紀,六壩鄉提出壯大支柱產業,走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經濟的路子,不斷擴大以大蔥為主的特色農業,以日光溫室為主的蔬菜產業,提高禽畜規模化養殖水平,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促進全鄉經濟建設快速健康發展。
2004年8月,六壩鄉併入高壩鎮。
將六壩鄉撤併於高壩鎮、武南鎮,該鄉原轄柏樹莊村民委員會及其所屬的4個村民小組,684人劃歸武南鎮管轄,合併後的武南鎮轄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7個村民委員會,13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8443人,區域面積83平方公里。原六壩鄉所轄小七壩、嚴家、六壩、十三里堡、樓莊、陽春、劉畦、蔡家、蜻蜓等9個村民委員會及其所屬的86個村民小組,15475人劃歸高壩鎮管轄,合併後的高壩鎮轄26個村民委員會,25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5223人,區域面積約93平方公里。

碌碡村介紹

碌碡村西靠榮華開發區,東臨武威工業園區,武威至武南一級公路,涼古公路橫穿境內,村內交通便利,四通八達。轄12個村民小組,639戶,2560人,總面積2891.66畝,屬井水灌區。
武威市涼州區高壩鎮碌碡村

農業發展

該村是武威市發展日光溫室蔬菜生產最早的村,村黨支部、村委會把以日光溫室為主的蔬菜產業作為富民強村的支柱產業來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截止2007年底,全村瓜菜面積達1400畝(其中日光溫室面積累計達840座950畝,戶均1.3座日光溫室)。瓜菜總產量達4200噸,總產值達760萬元,蔬菜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4976元的60%。
在種植結構上,已形成日光溫室、塑膠大棚、地膜覆蓋等多種設施,不同方式的栽培形式;在品種結構上,由過去單純的幾種茄果類、葉菜類發展為茄果類、瓜類、豆類、蔥蒜類、食用菌等5大類20多個品種;在茬口結構上,有春提前、秋延後的塑膠大棚、小拱棚、地膜覆蓋生產,夏秋季的間套複種生產,冬季的日光溫室生產;在日光溫室生產中形成了以精細蔬菜為主,名、優、新、特、稀蔬菜為輔,果樹、花卉、食用菌為補充的生產結構,茬口也由過去的冬季一大茬調整為秋冬茬、冬春茬和越冬茬等多種茬口布局。

經濟發展

高壩鎮已註冊了“武爾威”地方瓜菜品牌;申報認證了高壩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面積達1000畝;申報認證了黃瓜、茄子兩個A級綠色食品,面積達460畝。在生產中嚴格按照技術規程進行操作,積極推廣套用防蟲網、黃板誘殺、生物肥種、生物農藥、智慧型化農業專家系統等綠色無公害生產技術,嚴禁高毒、高殘留農藥在瓜菜上使用。村內已建成武威市祁連蔬菜有限責任公司1家,蔬菜運銷協會1個,蔬菜恆溫庫3000m2,蔬菜脫水廠1個,從業人員總計達400多人。建立了東線以吉林為主,南線以成都為主,西線以烏魯木齊為主,北線以保定為主的20多個相對穩定的蔬菜外銷市場,年外銷各類蔬菜2.5萬噸,使我村的蔬菜綜合商品率達到80%以上。

新型農村社區

該社區規劃建設高標準6層住宅樓43棟,入住農戶1650戶。工程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住宅樓8棟,可安置住戶240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