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鴻(漢語辭彙)

驚鴻(漢語辭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驚鴻是一個漢語辭彙,

拼音為jīng hóng,

釋義:1、驚飛的鴻雁,2、形容美人體態輕盈。3、借指體態輕盈的美女或舊愛。

曹植《洛神賦》等均有相關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驚鴻
  • 拼音:jīng hóng
  • 用途:形容美人體態輕盈
  • 解釋:驚飛的大雁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詞語辨析,典故,

詞目

驚鴻

拼音

jīng hóng

引證解釋

1、驚飛的鴻雁。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三國 魏 嵇康 《贈秀才入軍》詩之一:“仰落驚鴻,俯引淵魚。”
2、形容美女輕盈優美的舞姿。
唐 劉禹錫《酬竇員外郡齋宴客偶命柘枝因見寄》詩:“彩筆諭戎矜倚馬,華堂留客看驚鴻。”
宋 張先《天仙子·觀舞》詞:“驚鴻奔,風袂飄颻無定準。”
清 龔自珍《霓裳中序第一》詞:“驚鴻起,素衣二八,舞罷老蟾泣。”
3、借指體態輕盈的美女或舊愛。
韋應物《冬夜》詩:“晚歲淪夙志,驚鴻感深哀。”
宋 陸游 《沈園二首》: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唐寅《題仕女圖》詩:“梅花蕭寺日斜時,驀見驚鴻軟玉枝。”
李漁《玉搔頭·聞警》:“只要在風濤影里慰驚鴻,誰想在雲霄頂上終日困飛龍。”

詞語辨析

驚飛的鴻雁,形容美人體態輕盈。鴻,即鴻雁,也叫大雁。
曹植《洛神賦》用“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來描繪洛神美態。後來人們就用“驚鴻”形容女性輕盈如雁之身姿。
也有人用“驚鴻”描繪劍客的身姿:“劍客的身姿隨著劍在空氣中的遊走而起舞,翩若驚鴻,宛若游龍。”
“驚鴻”與人們常說的“驚鴻一瞥”的“驚鴻”,與“驚弓之鳥”的“驚鳥”是完全不同的鳥兒,不可搞錯!
驚弓之鳥雖說的也是個“驚”字,但它形容的是稍有動靜就嚇得要命的一副可憐相。而“驚鴻”卻並非受驚之鴻,而是指姿態輕盈飄逸,樣貌佳美的女子了,“驚鴻一瞥”則是姿態絕佳美女的一望了。

典故

“驚鴻”一詞出自曹植賦的“翩若驚鴻”句。“翩”字是說鳥兒輕盈疾飛的樣子,在塘畔河邊捕蟲捉魚之鴻,用翅膀奮力拍打,以防自身掉落水中。嬉水疾飛即稱“翩翩”。
驚鴻:驚飛的鴻雁
將美女輕盈體態喻作翩翩疾飛的嬉水之鴻,使人頓覺新鮮愜意,美不勝收,於是出現“驚鴻”一詞。
後來,南宋詩人陸游的名詩《沈園》也用過“驚鴻”:“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這是陸游懷念前妻唐琬的詩作,但因陸母不喜歡唐琬,夫妻被迫分離,唐琬改嫁一個姓趙的人家。陸游曾在沈園路遇唐琬及其後夫,因此在他舊地重遊時,感慨萬端,寫了《沈園》詩。最令陸游傷心的,是橋下春水仍泛綠波,曾映照過心中最愛的唐琬的“驚鴻”倩影,而今一切皆無了!
古有四大美女閉月羞花沉魚落雁之姿,後有清末文學家陳衍在《石遺室詩話》中提到“落雁者,鴻也”此處指昭君,強調女子姿色之美身材之曼妙!
如今,在許嵩的歌曲《驚鴻一面》中,他也寫下了“柳下聞瑤琴起舞和一曲,仿佛映當年翩若驚鴻影”的佳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