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鼻海堤

馬鼻海堤

馬鼻海堤中國成立前修建的有3個堤段:南洋段由燕窩至南門;北洋段由辰山至雷嶼;赤石段由雷嶼至浮曦。

基本介紹

簡介,修堤過程,

簡介

馬鼻海堤總長13公里平均高2.75,有3個堤段,保護農田面積2萬

修堤過程

1951年前海堤矮小單薄,擋潮能力低,較大海潮仍受其害。新中國成立後,從1951~1952年,進行全線整修,加高培厚,部分堤段砌石護坡,造林防護,新建涵洞23座,水閘6座。據不完全統計,共完成土方45萬立方米、石方4.8萬立方米。由於海堤多建在海灘淤泥上,用泥土壘築,基礎處理不好,沉實較厲害,險工隱患較多。1964年後,修建缺埭、南門、燕窩3座水閘,大大提高擋潮排澇能力。1969年9月27日(農曆八月十六日)因11號強颱風,海潮水位高達黃海高程5.34米,海浪爬高達2米,海堤決口10219米,沖毀涵閘20座,多數堤段脫坡,災後修復時,又普遍加高培厚,重點堤段砌石護坡。70年代,幾乎年年整修加固。1980年8月28日,颱風加大潮,海水漫頂過水,又有25處堤段決口達5800米。災後發動2000多名民眾突擊堵口並全線加高。土堤加高至5~5.5米。1981年,省財政廳、水電廳分配馬鼻海堤特大防汛補助費15萬元,對13公里海堤全面進行加高培厚,其中砌石護坡12公里,有500米堤段加砌防浪牆1米高,重點堤段灌漿加固,全堤受益馬鼻、透堡、官坂3個鄉鎮、15個行政村、25個自然村、2萬畝農田、4萬多人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