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琮璜

馬琮璜

馬琮璜(1909—1993.2.7),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安徽省金寨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土地革命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3年2月7日,在合肥病逝,享年84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琮璜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省金寨縣響山寺
  • 出生日期:1909年
  • 逝世日期:1993年2月7日
  • 職業:軍人
  • 信仰:共產主義
  • 軍銜:少將(1955年)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初期,建國之後,所獲榮譽,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09年,馬琮璜生於安徽省金寨縣響山寺一個佃農家庭。9歲始讀兩年半私塾,後在中共黨組織的教育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土地革命時期

1929年春,參加農民秘密武裝“摸瓜隊”,懲治豪紳地主和兵痞惡棍。“立夏節”武裝起義勝利後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在紅二師毛月波混成團當傳令兵。8月為混成團引路,一夜走了90里路,趕到大、小楊店,搗毀反動道會門大刀會老巢,處死會首顧老道,活捉道會門能手顧三娘,深受窮苦百姓的擁護。馬琮璜參軍2個月,繼父找到部隊,要其回家。團長毛月波應允,但馬琮璜堅決不回,被罰放一個半月馬。他將馬餵得膘肥體壯,團長看他當紅軍堅定,調三中隊擔任掌旗兵。
1930年6月,隨紅二師攻打英山縣金家鋪,負了重傷,駐進醫院,出院後調紅二師獨立旅警衛營任班長。11月,調紅四軍第十師二十九團擔任宣傳隊隊長。
1931年1月,馬琮璜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出席中共鄂豫皖分局第一次黨代表大會。4月,在中共鄂豫皖分局辦的共青團訓練班學習3個月,結業後分配到紅十師二十九團任團委常委。12月,調皖西北道委任六區少共區委委員、團支部書記,出席中共皖西北道委黨代表大會,會後轉為中共正式黨員,調皖西北獨立三大隊任政治指導員。他帶領全隊參加了鄂豫皖根據地第一、二、三、四次反“圍剿”鬥爭。在敵眾我寡的惡劣環境中,馬琮璜有勇有謀,巧妙地打擊了國民黨軍,保存了這支武裝。當紅四方面軍主力部隊轉移到外線作戰時,他率領全隊300餘人,經兩晝夜急行軍500餘里,找到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被編入紅十一師。
第四次反“圍剿”失敗,馬琮璜隨紅四方面軍離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西征。途中參加了新集、土橋鋪、南花塘、子午鎮等重大戰鬥。在空山壩戰鬥中,馬琮璜第二次負傷。在參加鎮龍關戰鬥中,第三次負傷,住進醫院,傷愈出院後,調紅三十一軍九十三師二七四團任組織股長。為了突破國民黨軍防線,紅二七四團擔任突破青龍觀的任務,馬琮璜隨團機關直屬部隊於夜間出其不意,攻入敵陣地,全團迅猛出擊將敵擊潰,占領青龍觀要隘,為紅四方面軍全面分割包圍敵人創造了條件。戰後,第二七四團獲得“夜襲常勝軍”獎旗一面。
為了進一步鞏固川陝革命根據地,紅四方面軍派出大批幹部,協助根據地地方黨組織開展工作。馬琮璜被派到廣元縣王家壩區,兼中共區委委員。在3個月的工作中,他深入民眾,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在擴大紅軍、發展地方武裝、加強地方治安、開展大生產運動、籌集軍糧等方面都做出顯著成績。在紅十一軍全軍黨代表大會上,馬琮璜被評為“模範幹部”。
1935年1月,馬琮璜出席紅四方面軍總部召開的黨代表大會,接受了組織發動指戰員強渡嘉陵江的任務。回團後,他深入部隊作動員,全團士氣高漲,在蒼溪縣以北渡過了嘉陵江。隨後,第二七四團又在與國民黨軍爭奪劍門關的戰鬥中多次肉搏,激戰半日,全殲守軍3個團,獲得渡江戰役的全勝。
渡過嘉陵江後,馬琮璜隨紅四方面軍開始長征,任紅三十一軍九十三師政治部直屬隊總支書記,他帶領師直屬機關和部隊翻越大雪山,三過草地。在參加山城堡戰役中,馬琮璜率師直屬隊轉至東側城隍原,擊敵側背,有力地支援了主力攻入城內。隨後,參加了援西軍,行至甘肅鎮原縣時,聞西路軍已經失敗,隨援西軍回到延安。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馬琮璜先後擔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七七二團特務連指導員、團衛生隊政治指導員、師衛生部政治處副主任。
1938年3月,參加了山西邯長公路上的神頭嶺響堂鋪伏擊戰,給日軍以重大打擊。4月,參加晉東南地區反日偽軍“九路圍攻”戰役。
1940年8月,一二九師開赴正(定)太(原)路一線,參加著名的百團大戰。馬琮璜組織師衛生隊,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並配合作戰部隊襲擊日軍護路隊,出色完成任務。
1941年1月,馬琮璜任一二九師附屬醫院政治委員。在日軍對晉冀魯豫地區大舉“掃蕩”時,一二九師為堅持中心區的鬥爭,尋機打擊“清剿”的日軍,主力部隊大部轉移到外線作戰。馬琮璜奉命帶領800名老弱傷病員轉移。帶領如此龐大傷殘病員,他深知任務艱巨,在仔細偵察敵情後,精心選擇了行動路線,或夜行曉宿,或就地隱蔽,靈活機動,避強擊弱,使全部傷病員得以安全轉移,受到師部的表彰。
1943年,被提升為晉冀魯豫軍區衛生部副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初期

解放戰爭初期,馬琮璜參加了上黨、平漢、湯陰、安陽等重大戰役、戰鬥。民國36年,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部隊在轉戰江淮河漢途中,與圍追堵截的國民黨軍浴血奮戰。進入大別山後又遇到惡劣的氣候,衛生部收容病員多,治療任務重,他精心組織醫護人員竭盡全力收容、安置、掩護傷病員,抓緊治療,使一批批傷病員很快康復,再上前線。
1949年初,淮海戰役結束後,馬琮璜任第二野戰軍後勤部衛生部政治委員。當時衛生部所屬醫院共收容了近3萬名傷病員,野戰軍總部命令儘快治癒這批傷病員,為渡江作戰準備力量。馬琮璜受領任務後,深入各醫院和救治點,一面動員和組織醫護人員抓緊治療,一面做傷病員的思想工作積極配合治療,按期完成大批傷病員康復出院任務。

建國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馬琮璜調西南軍區後勤衛生部任政治委員。
1952年6月,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部衛生部政治委員,入朝參戰。在朝鮮前線,他經常帶領衛生工作人員,冒著炮火,上前線指導搶救傷員,為現代戰爭條件下的救治和衛生工作摸索經驗。
1957年,任安徽省軍區第二副政治委員。
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年代,馬琮璜南征北戰,馳騁疆場,浴血奮戰,屢建戰功。
1993年2月7日,因病在合肥逝世,終年84歲。

所獲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1988年,被中央軍委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