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渠鄉

馬渠鄉

馬渠鄉位於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西北部,距縣城65公里。北依三岔鎮,南靠武溝鄉,東鄰廟渠鄉,西接寧夏彭陽縣孟塬鄉。馬渠鄉境內屬黃土高原梁峁溝壑區,南北長23.1公里,東西寬18公里。土地面積157.34平方千米。現轄馬渠村、牡丹窪行政村、唐原村、四坪村、紅光村、趙渠村、甘川村、三合村、汪莊村、景原村、梁寨村、花岔村12個村,8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3366人(201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渠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
  • 政府駐地:馬渠鄉中街
  • 電話區號:0934
  • 郵政區碼:744511
  • 面積:157.34平方千米 
  • 人口:13366人(2017) 
  • 氣候條件:乾旱半乾旱氣候
  • 車牌代碼:甘M
鄉鎮簡介,基本概況,黨史紀事,鄉鎮發展,水利建設,教育事業,經濟社會,地圖信息,

鄉鎮簡介

馬渠鄉位於鎮原縣西北部,共轄11個行政村,81個自然村,8個鄉直單位,總人口13366人(2017)。總土地面積157.34平方千米。鄉內梁峁相間,溝壑縱橫,平均海拔 1680米 ,年均降雨量300— 350毫米 。乾旱少雨,災害頻繁,人畜飲水特別困難。
馬渠,古時此地有一渠道,相傳經同者販馬在此設有馬店,故取名馬渠。
馬渠鄉位於鎮壓原縣西北部。土地面積157.34平方千米。轄14個行政村,總人口13366人(2017)。
馬渠鄉曾是原陝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935年10月,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同志率領紅軍長征經過此地。在這片革命的熱土上湧現出了李國英、何發孝等革命烈士,張宗賢、野桂林等優秀領導幹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馬渠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社會事業得到迅速發展。黃花、杏果、畜禽、藥材、油料、烤菸等支柱產業開發為本村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馬渠人民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立足當地,開拓進取,為建設一個文明富庶的馬渠辛勤耕耘。
馬渠鄉馬渠鄉

基本概況

自然環境:馬渠鄉位於鎮原縣西北部,平均海拔1456米,年均降雨量450毫米,年均氣溫10℃,全年無霜期155天,年末常用耕地面積5229萬畝,鄉鎮行政區域面積157.34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轄村民委員會11個。
人口情況:鄉鎮總人口13366人(2017)。
六通情況:全部通電,全部通郵,鄉村公路全通、自來水正在逐步開通中。
經濟指標:2005年,馬渠鄉國內生產總值1796萬元,糧食播種面積3400萬畝,糧食總產量7191噸,財政總收入281.6萬元,財政支出28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1383元。
文教衛生:學校總數14所,在校學生總數2619人,教師總數141人;醫院、衛生院l所.醫生數3人,病床8張。
名優特產:有杏、花椒、黃花、小穀子、黃酒、生地、銀柴胡等。
旅遊景點:三合村的古長城。
馬渠鄉馬渠鄉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席滿信 鄉長:張磊

黨史紀事

馬渠鄉曾是原陝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935年10月,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同志率領的中共中央和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長征途經馬渠,有塔兒窪阻擊戰遺址;1936年10月,鎮原縣早期黨組織——上原畔黨支部在馬渠鎮成立;1939年12月16日,中共鎮原縣委撤出縣城後駐馬渠;1940年3月1日鎮原縣抗日民主政府在馬渠成立,同時建立了鎮原縣保全大隊。
同年5月13日,縣委、縣政府移駐孟壩鎮。馬渠村現有縣委、縣政府舊址一處。在這片革命的熱土上湧現出了李國英、何發孝等革命烈士,張宗賢、野桂林等優秀領導幹部。
馬渠鄉馬渠鄉

鄉鎮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馬渠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社會事業得到迅速發展。黃花、杏果、畜禽、藥材、油料、烤菸等支柱產業開發為馬渠鄉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馬渠人民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立足當地,開拓進取,為建設一個文明富庶的馬渠辛勤耕耘。

水利建設

馬渠鄉泵站揚水供水工程位於鎮原縣西北部的馬渠鄉境內,主體工程距縣城65公里。鎮原縣馬渠鄉泵站揚水供水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建長20m的鋼筋砼集水廊道1處,新打機井1眼,深120米,建150立方米地下蓄水池1座,500立方米地下蓄水池1座,30立方米水塔1座,磚混結構管理房150平方米,泵房22.5平方米,安裝潛水泵4台,安裝上水鋼管3815米,其中:Dn80鋼管565米,Dn100鋼管3250米。鋪設安裝PUV管供水管道33.95千米,修建閘閥井44座,架設10KV輸電線路0.3公里,380V輸電線路0.6公里,安裝50KVA變壓器1台,配電櫃1個。
馬渠鄉馬渠鄉

教育事業

鎮原縣馬渠鄉教育管理委員會成立於1985年,前身是馬渠鄉輔導區,地址在馬渠鄉東街的初級中學校園內,現有6間130平方米的職工宿舍和辦公室。轄區有國家辦的各類學校23所,其中:普通初級中學1所、國小21所、幼稚園1所。馬渠鄉的4—6周歲幼兒入園(班)率為37%,6周歲幼稚園入園(班)率為84%;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國小畢業生升國中的升學率為97%;國中畢業生升高中升學率為62%。人均愛教育4.6年,“普九”人口覆蓋率為100%。國中在校學生780人,國小在校學生2198人,在園(班)幼兒324人。有教職工165人,其中專任教師92人,有23人獲中級職稱。國中專任教師的學歷合格率為80%,國小專任教師的學歷合格率為96%。馬渠鄉教委會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為宗旨,嚴格執行各項教育法規,加強管理,一手抓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教育質量的提高,使馬渠鄉教育工作呈良性發展趨勢。自1994年以來,國中畢業會考成績一直居鎮原縣前茅,連續五年被評為先進集體;國小教學質量也逐年提高。1999年,馬渠鄉順利通過了甘肅省、地的“普九”驗收,馬渠鄉人均受教育率明顯提高。
馬渠鄉馬渠鄉

經濟社會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馬渠鄉經濟社會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2010年底,全鄉經濟總收入達到750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12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35元,糧食總產量達到1萬噸。農業產業化發展勢頭良好,全膜糧食、草畜、勞務、蘋果等區域特色產業得到發展壯大。基礎設施不斷得到最佳化。新修唐原通村油路1條 6公里 ,修建四坪至紅光通村砂路1條 16公里 ,新修村組道路3條 15公里 。硬化街道人行道1. 4萬平方米,安裝路燈62盞,栽植優質青槐900棵,新修農貿市場1處,建成垃圾集中堆放點1處。新修農田7000畝,建成馬渠等8個村標準化衛生村所,馬渠、趙渠村部建設實現樓房化、辦公室先電腦自動化。項目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爭取並實施省老促會絨山羊養殖、扶貧整村推進、村級陣地建設、全膜糧食、水利水保、小城鎮、新農村等項目9多個,完成總資1200多萬元,農村產業結構步伐加快。種植全膜玉米21000畝,全膜洋芋1500畝;新栽蘋果3600畝,爭取省老促會遼寧蓋縣絨山羊養殖項目200戶,養殖絨山羊800隻,修建青貯坑107座,青貯玉米秸稈930噸,種植紫花苜蓿1.3萬畝;輸出勞務4200人(次),外出務工人均收入4500元。支柱產業已初具規模,效益日益凸顯。黨的農村政策得到認真落實。糧食補貼、稅費減免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實,及時足額發放惠農資金918萬元,其中糧食直補資金202萬元,農資綜合補貼169萬元,退耕還林資金194萬元,農村低保資金111萬元,農村危房危窯改造資金230萬元。黨的建設全面加強。按照“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的總體要求,強化措施,狠抓落實,使全鄉黨建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進一步加強,社會政治穩定、人民民眾安居樂業。農村人口素質得到較快提高,婚育觀念得到轉變,各項計畫生育指標達到了標準要求。農村醫療衛生狀況極大改善,疫病防治體系得到健全,防控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科技興鄉戰略穩步實施,農民科技意識明顯提高。

地圖信息

地址:慶陽市鎮原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