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海(內蒙古寧城集團董事長)

馬德海(內蒙古寧城集團董事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德海 男,漢族,1942年11月9日生於寧城縣汐子鎮柏林營子。幼年在本村讀國小,1962年八里罕高中畢業,即在汐子鎮中學任教,1966年讀內蒙古師範大學函授專科畢業。1970年在汐子鎮軸承廠當工人,後任廠長。1983年任寧城縣捲菸廠副廠長,1984年任寧城縣八里罕酒廠廠長,現任內蒙古寧城集團董事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德海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汐子鎮柏林營子村
  • 出生日期:1942年11月9日
  • 職業:內蒙古寧城集團董事長
  • 畢業院校:內蒙古師範大學
  • 性別:男
重要事跡,十年經驗,地位影響,

重要事跡

有史以來,中國的酒文化繁花似錦,璀璨奪目。而今,在進入國酒行列的名酒中,被前國家副主席烏蘭夫譽為“塞外茅台”的“寧城老窖”以其品牌魅力,暢銷全國,走向世界。十幾年來,“寧城老窖”不僅打出了名牌,而且創造了“創一個名牌,帶一片產業,興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的奇蹟。
故鄉具有60萬人口“吃財政飯”的寧城縣,近三分之二的財稅收入來源於寧城集團。由於馬德海在創建寧城老窖集團和國家名酒方面有突出貢獻,馬德海先後被評選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人大代表、"五一"獎章獲得者、全國十大扶貧狀元。
縱觀寧城老窖二十幾年長久不衰,健康快速發展,即是馬德海創業理念的真實寫照。1983年,一紙調令馬德海挑起了寧城老窖酒廠廠長的重擔。當時,寧城老窖雖然連續5年蟬聯了內蒙古自治區同類產品之冠,但因多種原因經營形勢並不樂觀。所以在全國第四屆白酒評比中名落孫山。為了東山再起,給企業闖出一條生路,馬德海從整頓廠紀入手,制定了經濟責任制,下大力度提高產品質量,提高企業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成功地完成了酒廠的4次擴建改造的基礎上,實施“名企、名品、名人”三位一體的發展戰略,使寧城老窖的牌子越叫越響。

十年經驗

總結十幾年來寧城老窖的成功經驗用馬德海的話來說,就是“三位一體的品牌戰略和三位一體的市場戰略”。在品牌戰略中,首先是"名企效應"使寧城集團發展成內蒙古自治區酒類飲品中規模最大、形象最好、知名度最高,雄居龍頭地位的領先企業,帶動了地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經過四次技術改造,寧城老窖已形成了濃、清、窖三大香型系列,且高、中、低檔俱全的36個品種。產品不僅暢銷國內市場和香港台灣地區,而且打入了國際市場。“寧城老窖”系列酒及“寧露”牌杏仁飲料,獲得了20多個省部級和國家級特殊榮譽。伴隨著"名企、名品"效應的不斷提升,馬德海的“名人效應”也日益突出。
馬德海提出“名品開道”,帶動了地方基礎工業、相關工業及上下游產業的整體崛起,取得了“以城帶鄉,以強帶弱,以大帶小,以名揚名”的巨大成果,使“寧城老窖”這個品牌成為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拉動起農牧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種植業、林果業,反哺了養殖業,實現了工農兩業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地位影響

寧城老窖因酒而得名。為了充分發揮其名牌效應,馬德海主張把這個“名”輻射到其它行業中,發揮龍頭作用,帶動龍型經濟的發展。而今,馬德海把寧城老窖的“龍型經濟”定位在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靈魂,以加工白酒、杏仁飲料的生產企業為龍頭,以系列白酒、啤酒、葡萄酒、飲料、礦泉水的生產為主導產業、以包裝箱生產、瓶蓋生產以及牛、羊、雞、鴨等屠宰加工的聯動產業為龍身;以紅糧基地、林果基地、肉牛基地和參與種植、養殖的農戶為龍尾,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寧城集團龍型經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