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圈子鄉

馬圈子鄉

馬圈子鄉位於遼寧省撫順縣東南部林區東經124°19′—124°25′、北緯41°28′—41°32′之間。距市中心75公里,東與新賓滿族自治縣為鄰,南連本溪滿族自治縣,地域面積141.4平方公里,共有農戶1910戶,總人口0.63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圈子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電話區號:024
  • 地理位置:遼寧省撫順縣
  • 面積:141.4平方公里
  • 人口:0.63萬
  • 車牌代碼:遼D
基本概況,行政區劃,人口情況,氣候特點,經濟狀況,交通運輸,自然資源,旅遊資源,

基本概況

鄉政府駐地:馬圈子村。
郵編:113114。
馬圈子鄉因努爾哈赤老汗王在此地圈養戰馬而得名。在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是撫順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是革命老區。

行政區劃

馬圈子鄉下轄6個行政村,10個自然屯:馬圈子村(由馬圈子、松樹、板石組成)、草盆村、西川村、太平村、孤家子村(由孤家子、紅石組成)、金斗峪村(由金斗峪、東溝組成)。

人口情況

馬圈子鄉人口數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6138

3185

2953
家庭戶戶數
1714
家庭戶總人口(總)
6083
家庭戶男
3135
家庭戶女
2948
0-14歲(總)
1228
0-14歲男
629
0-14歲女
599
15-64歲(總)
4423
15-64歲男
2326
15-64歲女
2097
65歲及以上(總)
487
65歲及以上男
230
65歲及以上女
25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5870

氣候特點

馬圈子地區氣候條件獨特,山區小氣候差異懸殊,年平均氣溫5.1°C,1月份最冷, 平均溫度為-16°C,7月份最熱,平均溫度22.1°C,是夏季避暑的理想場所.全年降水量在700毫米左右,無霜期128——130天。

經濟狀況

撫順縣馬圈子鄉是一個革命老區,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保持穩定增長,農民人均收入顯著提高,軟硬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各項社會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工業上,初步建立了以鐵、矽等礦產加工和木製品加工以及野生植物加工為主的加工工業體系和以脹管器、電阻器等產品為主的接受城市輻射的基礎工業。農業上,初步形成了以移山參、平貝母、五味子為主的中藥材產業,以刺嫩芽為主的山野菜產業,以黑木耳為主的食用菌產業,以黃瓜為主的蔬菜良種繁育產業,以林蛙、絨山羊、蜂、鹿為主的特種養殖業,以有機水稻為主的綠色無公害糧食產業等六大產業化商品基地,農產品的產出率和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交通運輸

馬圈子鄉交通便利,距市中心75公里,省級公路沈通線、市級公路撫金線、撫樺線貫穿全境,直通新賓通化、本溪、瀋陽等地,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使馬圈子地區成為遼寧東部地區農副土特產品貿易集散地之一。

自然資源

馬圈子鄉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全鄉耕地面積1萬畝,森林面積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0%,林木蓄積量54萬立方米。其中以天然林為主,林木種類約300餘種,獼猴桃、山核桃、山葡萄、橡子等野果多達100餘種,儲量高達6000餘噸。紅蘑、榛子蘑、黑木耳、榆耳、美味牛肝菌、褐環牛肝菌、羊肚菌等食用菌種類繁多,貯量在數百噸以上。
馬圈子鄉境內有鐵礦和石灰礦藏。建築材料貯量豐富,主要有花崗石和河沙。現已建成鐵礦一座,年加工能力6萬噸。

旅遊資源

馬圈子鄉旅遊資源豐富。這裡的地型地貌屬於長白山脈龍崗山系,平均海拔500米以上,最高山峰海拔877米。全境由九條恰似蜿蜒的巨龍般的山脈環繞而成,民間曾將這裡叫做“九龍匯”。這裡人傑地靈,特殊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奇特的自然風光,著名的天女山風景區是休閒度假的理想場所,以盛產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天女木蘭和神秘的“東北神茶”而聞名,景區內被譽為“遼寧一絕”的“開山大石縫”、高深莫測的“狐仙洞”、神秘的“轉心壺”和素有“小蓬萊”之稱的“呈祥砬子”、“聚仙台”等景點以及流傳民間的“南蠻子采神茶”、“萬年柴”、“車老道張手雷除妖”、“長眉李大仙出道”、“饅頭砬子射大雕”等美麗的傳說,無不引人入勝。這裡是一個天然氧吧,四季風景美不勝收,春天當你走進風景區可盡情地呼吸空氣中野花和泥土的芳香,夏日當你徜徉在林蔭小道上,渾然不覺酷暑難當,再喝一口山泉水令你精神倍爽,秋日當你步入這五彩斑斕的世界,你會真正體會到什麼是收穫的季節。冬天,當你踏雪而來,你會一下子融入“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純潔世界。
天女山風景區天女山風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