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渣打馬拉松賽

香港渣打馬拉松賽

渣打馬拉松又稱香港馬拉松或者香港國際馬拉松,簡稱渣馬,是香港最大型的馬拉松賽事,於1997年至今,該賽事由渣打銀行主力贊助,由此得名。賽事每年都吸引數以萬計的參賽者參加,賽事於2004年至2009年間更成為了渣打馬拉松全球最強之戰4個分站的最後一站、及難度最高的一站(另外3個分站分別為肯亞奈洛比站、新加坡站和印度孟買站),自2010年起,贊助商渣打銀行將不再舉辦全球最強之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渣打馬拉松
  • 舉辦地點:香港
  • 賽事類型:長跑
  • 贊助商:渣打銀行
賽事介紹,賽事歷程,

賽事介紹

渣打馬拉松又稱香港馬拉松或者香港國際馬拉松,簡稱渣馬,是香港最大型的馬拉松賽事,於1997年至今,該賽事由渣打銀行主力贊助,是故得名。賽事每年都吸引數以萬計的參賽者參加,賽事於2004年至2009年間更成為了渣打馬拉松全球最強之戰4個分站的最後一站、及難度最高的一站(另外3個分站分別為肯亞奈洛比站、新加坡站和印度孟買站),自2010年起,贊助商渣打銀行將不再舉辦全球最強之戰。
2012年渣打馬拉松於2012年2月5日舉行,參賽名額由65,000名增加至70,000名,全馬、半馬及10公里賽事分別為13,000、20,000及37,000名,2013年參賽人數將突破7.2萬人,創下歷來新高。
2005年香港渣打馬拉松賽2005年香港渣打馬拉松賽

賽事歷程

1997渣打港深馬拉松
為慶祝香港主權回歸中國,渣打銀行於1997年首次贊助馬拉松賽事,復辦闊別了三年的“港深馬拉松”。跑手從香港上水北區運動場出發,經過深圳皇崗口岸,橫跨中港兩地邊境,直至深圳體育館衝線,有著香港順利過渡的象徵意義。
1998渣打新機場馬拉松
1998渣打新機場馬拉松在香港的全新標誌-青馬大橋起跑,沿著汲水門橋、北大嶼山快速公路,一直跑到位於赤臘角的香港新機場,並在當時尚未啟用的機場跑道上完成最後一段的路程,比賽過程峰迴路轉,精彩萬分,令人嘆為觀止。1998渣打新機場馬拉松吸引了超過6400名運動員參加比賽,締造了當時香港長跑賽事的最高參賽人數紀錄。
1999渣打馬拉松
渣打銀行於1999年再度開創先河,首次在中環鬧市舉行國際馬拉松比賽。全長42.193公里的1999渣打馬拉松由中環遮打道起跑,沿途經過西區隧道、三號幹線、長青隧道、汀九橋,然後折回至深水埗運動場衝線。在中環建築宏偉的商業大廈之環抱中跑步,有香港最繁華的景象為6900名運動員打氣,令來自世界各地及本港的參加者更能享受比賽的過程,增加賽事的熱鬧氣氛。
2000渣打馬拉松
踏入2000年,渣打馬拉松特別以尖沙咀海傍作起點,集合所有跑手在尖沙咀文化中心外一同起步,賽道圍繞九龍區一些著名建設,運動員需由尖沙咀海傍,跨越汀九橋一直跑至深水埗運動場的終點。賽事更首次設有三個不同距離的項目:馬拉松、半馬拉松及十公里賽,挑戰全港市民的耐力,令參賽人數再次突破紀錄,高達7150人。
2001渣打馬拉松
2001年標誌著渣打銀行成永晪U渣打馬拉松的第五周年,參賽人數不斷上升,首次突破一萬大關,賽事共吸引超過10500名運動員參加馬拉松、半馬拉松及十公里賽三項不同距離的項目。
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在賽事當日上午七時正,於尖沙咀彌敦道的起點主持鳴槍,逾萬名選手由尖沙咀出發,橫跨西九龍公路,沿途經過青葵公路、長青隧道、青嶼幹線(包括青馬大橋及汲水門大橋),於汀九橋折回,穿過西區海底隊道,直闖港島中區各街道,最後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金紫荊廣場衝線。吉爾吉斯坦女選手寶嘉高娃以2小時33分43秒的卓越成績奪標,刷新香港被邀選手最佳時間。
2002渣打馬拉松
渣打馬拉松近年一直不斷發展,在短短六年時間已成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長跑賽事,並且獲得亞洲及國際體壇的認同,同場舉行第八屆亞洲馬拉松錦標賽;逾50位來自27個亞洲國家及地區的優秀選手來港參加這項每兩年一度的亞洲體壇盛事。
渣打銀行為了提高賽事的吸引力,特別增設“達標獎勵”計畫。任何男子運動員能夠在2小時11分內完成馬拉松賽,便能獲得一萬美元的獎金;而女子運動員在2小時29分內完成賽事亦能獲頒相同金額的獎金。是次賽事共吸引了13574位本地及海外運動員角逐馬拉松、半馬拉松及十公里賽三項賽事,結果肯雅選手馬多羅和中國代表張淑晶在眾多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勇奪渣打馬拉松的錦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