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奈兒流動藝術展覽館

香奈兒流動藝術展覽館

香奈兒流動藝術展覽館由建築師扎哈·哈迪德設計。展覽館有機體的外形由一系列輕質曲面組件構成。

簡介,圖片,

簡介

香奈兒流動藝術展覽館 在過去的30多年裡,扎哈·哈迪德藉助自然環境與人工系統的嚴謹結合和前沿科學技術的實驗套用,不斷探索複合型的動感流動空間,實現建築的持續蛻變,並通過新型空間理念和大膽創新的建築形式,改變了我們對未來的憧憬。扎哈·哈迪德說:“我希望我們的建築能夠將人們帶到另一個新世界,激發人們對創意的興趣。我們的建築直觀而富有激情,國際化而充滿活力。我們希望建築能夠為人們帶來獨特的體驗,讓人們好像進入一個新國家,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新奇。流動藝術展覽館的創作遵循上述創意原則。”
扎哈·哈迪德設計的永恆主題就是不斷引發觀者的好奇心,流動藝術展覽館是他最新的建築設計語言,通過連貫且條理清晰的設計理念,賦予建築雕塑性的感官美。這個新建築運用了最新的數據模型技術,它打破了傳統設計的局限,促進了流動形體的設計發展。
扎哈·哈迪德解釋了這一過程:“數據成像軟體及施工技術的複雜性和先進性使流動藝術展覽館的建造成為可能。我們依靠新的數據設計和製造工藝催生了自然流動的建築語言,創造了整個展覽館的有機形體—它不再是20世紀工業時代的重複建築。”
哈迪德的創新建築得到香奈兒首席設計師卡爾·拉格斐的青睞,並應邀為香奈兒設計流動藝術展覽館。拉格斐在2007年威尼斯藝術雙年展流動藝術展覽館的首次展示上說:“哈迪德是第一位能夠捨棄“後包浩斯”的主流審美觀的建築師。她的設計就像偉大的詩篇,她的想像力是無窮無盡的。”
展覽館的流動形體是扎哈·哈迪德近來對自然有機系統研究的結果,其有機形體演變於自然界的螺旋形貝殼。在自然界中,有機系統的生長是最頻繁的,這恰好適應了建築沿周邊向外擴展的需求,從而在入口平台形成了128㎡的巨大公共區域。展覽館隨著建築底盤按一定參數變形。
在純粹的幾何造型中,環形底盤是展覽空間最基本的圖解。展覽館外觀顯著的變形創造了一個環繞周邊持續變化的多樣型展覽空間,中心是一個65㎡的中庭,自然的光線緩緩照入,為參觀者提供了一處會面和討論展覽的地方。這樣的安排也能讓參觀者在觀看展覽的過程中,彼此相遇,交流感受。在這個展館中,建築有效實現了藝術的集體體驗特性。在每個主辦城市展覽期間,中庭還將舉辦晚宴及各類活動。
展覽館有機體的外形由一系列輕質曲面組件構成。當展覽館在世界各地巡展時,組件可拆分成結構單元,方便運輸管理。每個結構單元的寬度都不超過2.55m。拆分的接口既成為展館外立面的主要特徵,也為展館內部營造空間透視的節奏感。
香奈兒流動藝術展覽館最初的設計靈感源自香奈兒經典菱格紋手袋,並以自然的有機系統實現了形式與功能的完美結合。與藝術館的建築語言相比,建築的功能仍然是次要的。展覽館的有機邏輯系統與功能轉換之間衍生出魔幻般的陌生感,更能引起參觀者的好奇心。
通過香奈兒流動藝術展覽館的創作,扎哈·哈迪德在連續的動態空間中發展出了自然系統中的流動幾何學。這個動感空間突出了內部與外部、明與暗、自然與人工景觀的強烈對比,各方能量匯集於此,不斷重塑每個展覽空間的特性,同時引導人們進行參觀。藝術家已為展覽館提交了他們的精選作品。哈迪德為藝術作品創造了一處完整的景觀,而不僅僅是一個展覽空間。在藝術家們的通力合作下,最新的數位技術為參觀者提供了參觀指引。
流動藝術館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在新環境下,挑戰了智慧型和物理技術向感官體驗轉換的技術,為香奈兒經典手袋獻上一份贊禮。
扎哈·哈迪德說:“我把展覽館當作一件藝術品,它在從亞洲到美國和歐洲的旅程中,不斷地改變。”
項目設計:扎哈·哈迪德建築師事務所
項目地址:香港、東京、紐約、莫斯科、倫敦和巴黎
項目委託:香奈兒集團
項目材料:立面為纖維增強塑膠;屋頂為PVC, ETFE屋頂照
明;展館主要結構由74t鋼鐵建成,其中69t用於展覽館,5t
用於售票處;次要結構為鋁合金型材;整體由1752塊鋼板連
接而成。

圖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