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干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餘干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2016年2月成立江西餘干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江西餘干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一個綜合性現代化工業園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建設近期以醫藥、電力、建材、機械、食品、紡織、服裝開發為重點,遠期以電子信息、生物、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為重點。餘干縣牢固樹立綠色崛起發展理念,大力實施“主攻工業 決戰園區”核心戰略,一方面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一方面瞄準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發展前景好的戰略新興產業,加大生產要素和政策科技支持力度,不斷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已初步形成了電力能源、新型水鑽、新型建材、生活用紙、紡織服裝、醫藥食品等六大主導工業產業。其中,總投資15億元,集水鑽機械製造及水鑽生產為一體的餘干新型水鑽產業園,已成為江西最大的新型水鑽生產基地,被列為上饒市工業重點產業集群,園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地處餘干黃金埠鎮,距省會南昌市85公里,江南最大鐵路樞紐城市鷹潭市30公里,瓷都景德鎮市90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餘干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 面積:10平方公里
  • 人口:8萬
  • 方言:贛語
園區簡介,經濟發展,周邊交通,

園區簡介

經省政府研究同意,江西餘干工業園區更名為江西餘干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更名後,園區四至範圍、界址點坐標、面積等事項不變。
省政府批覆提出,園區要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開展科技協同創新,激發各類主體創新創業活力,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壯大一批優勢重點產業,更好促進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省科技廳、省發改委、省工信委等有關部門要加強指導和服務,促進園區健康發展。

經濟發展

通過幾年來的努力,餘干工業園區得到了長足發展,園區逐步發揮了工業平台優勢,凸顯了一定的聚集效應。2007年上半年,餘干工業園區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80000萬元,較上年同比增長277%,利稅18000萬元,較上年同比增長217%,利潤總額14400萬元,較上年同比增長298.83%,安置就業人數6000人,實現了時間、任務“雙過半”。
黃金埠電力特色基地始建於2005年8月,按照建設現代化工業園區的全新理念,本著“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逐步開發”的精神,以《餘干縣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為依據,黃金埠電力特色基地由江西省城市規劃設計院高標準、高起點進行規劃設計。建設總的原則是政府推動、部門支持、市場運作、企業參與。建設步驟實行一次規劃、逐步推進、依託電廠、滾動發展,確立了“東靠電廠求發展、南臨信江環境美、西連縣城通南昌、北依青山有資源”的總體發展框架,建設近期以醫藥、電力、建材、機械、食品、紡織、服裝開發為重點,遠期以電子信息、生物、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為重點,是一個以電力資源為特色的綜合性現代化工業基地。到2020年,基地用地規模8.4平方公里,人口規模11萬人,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0億元,財政收入10億元,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10萬個。

周邊交通

黃金埠電力特色基地區位優勢得天獨厚,距省會南昌市85公里,江南最大鐵路樞紐城市鷹潭市30公里,瓷都景德鎮市90公里。交通便捷,206國道橫貫東西與省道昌景公路在基地邊緣交匯;東營至香港的高速公路(景鷹高速公路)在黃金埠鎮與基地之間穿行,並有互通口連線;國電黃金埠電廠鐵路專用線與皖贛鐵路接軌並規劃延伸到黃金埠電力特色基地2公里;距昌北國際機場、景德鎮機場均為一小時路程;水路經九江可直達長江各個港口。為便於工業園區的貨運,在鐵路、高速公里旁邊規劃有2個大型物流中心。基地電力能源穩定,總投資110億元國電黃金埠電廠第一期2×60萬千瓦機組於2007年元月投產發電,為基地提供強大的能源依託,是金屬加工(如銅、鋁等)、機械製造的首選。國電黃金埠發電廠的汽,給啤酒釀造、棉紡、輪胎製造等行業,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基地水資源充足,贛東北第一大河流信江緊繞基地流過,水質優良,無任何污染。基地地質條件良好,屬低丘山崗,環境容量大,地勢高差小,無不良地質現象。優良的自然環境,為基地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餘干縣屬人口大縣,勞動力資源豐富,工價低廉,這給勞動密集型企業招工留有很大的選擇餘地。
城西工業基地座落在昌萬公路餘干段中心地帶。近年來,我們通過政府投入,部門投資、土地置換、招商引資等方式,加大了對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既築巢引鳳,也引鳳築巢。鼓勵多種投資主體、吸納社會閒散資金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大為推進以道路、水、電、通信為主的基礎設施和高度重視以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集中供熱、熱電聯產為主的公共配套設施建設。按照“誰投資誰收益”的原則,電力、自來水、通信等由職能部門投資、管理、收益。目前,城西工業基地的供水、供電、道路、通訊、有線電視、排水、排污、綜合管理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為樹立工業園區的良好形象,進一步最佳化招商引資環境,加大引企業入園步伐,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投資強度,同時縮短入園企業的投產時間,使企業在初創期間能用好有限的資本,實現效益最大化,工業園區在城西工業基地建設標準廠房。標準廠房總占地122.88畝(含生活配套用地),遵循工業用地與生活用地分開的原則,以上海淞江模式(18m×72m)為基準進行規劃設計標準廠房區占地94.48畝,建設標準廠房18棟,其中雙層10棟為磚混框架結構,單層8棟採用鋼混結構,廠房面積近40000平方米;生活配套用地28.4畝,總建築面積24000平方米,生活區內設宿舍、食堂、商務區、娛樂區、休閒區、小運動場、辦公區等。規劃定位是以服裝鞋帽、電子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目前,部分標準廠房基本完成,年底可投入使用。許多客商已紛紛前來洽談標準廠房租賃事宜,市場看好。預計可滿足15—20餘家企業落戶,安排就業人數3000餘人,年產值可達2億元,創稅1000萬餘元。
按照土地集約化經營,產業鏈式化延伸,企業集群式組合,資源循環式利用的開發原則,著力提升基地的開發水平。我們將以獨具特色的資源優勢,靈活優惠的政策環境,高效規範的服務質量,熱忱歡迎各界朋友前來觀光、考察、投資、興業,共創輝煌美好的明天。
全縣工業用電量7.18億千瓦時,增長33.4%,增幅全市第一;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7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25.3億元、增長21.6%,增幅全市第一。水鑽產業快速發展。與國家重點大學東華大學共建了中國水鑽研究院、中國水鑽博覽館和東華大學水鑽產學研基地,構建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轉化平台。總投資15億元、落戶企業14家的餘干新型水鑽產業園,已成為江西最大的新型水鑽生產基地,被列為市重點工業產業集群。園區平台日益完善。大力推進園區調區擴園,啟動了生態食品產業園建設;實施了園區路網、商務中心、職工公寓等基礎項目建設,增強了園區的配套服務功能;推進了總投資36億元的29家企業建設,園區新增投產企業17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5億元,增長13%。
總投資20億元、規劃建設200兆瓦的餘干協鑫新能源漁光互補光伏發電站,正在進行設備調試,該項目建成投產 後,預計年發電量可達1億千瓦時,將成為全省單體最大的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近年來,餘干大力實施“主攻工業、決戰園區”主戰略,力促工業經濟快速崛 起。去年1至11月,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35.36億元,同比增長10.8%;工業用電量達6.7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4.36%。
余 乾縣通過清理、處置閒置土地和低效工業用地,盤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鼓勵企業利用現有廠房、土地或通過淘汰落後生產能力騰出空間,開展技術 改造。去年,共新增和盤活土地超過1500畝,為工業發展騰出了空間。牢固樹立綠色崛起的發展理念,污水管網鋪設實現了全覆蓋,污水處理廠實現了全天候試 運營,整體實現入園企業污水排放達標。同時,重點推進了擴園路網、職工公寓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了園區的承載力和吸引力。
該縣堅定不移實施大開放戰略,以重大項目的突破推動招商引資總量、規模和檔次的提升。大力推行商會招商,2015年,依託異地商會平台簽約項目資金超過35億元。 繼續實行小分隊招商機制,在原有三支招商小分隊的基礎上,又組建了工業園區招商小分隊和工商聯招商小分隊。同時,為確保項目引得進、落得下、發展得好,推 行了“三單一網”改革、政府機構改革和“六個一”項目推進機制、“四個一”服務機制。去年,全縣預計共完成工業固定投資57.3億元,增速達55.5%。
餘干縣一方面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一方面瞄準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發展前景好的戰略新興產業,加大支持力度,不斷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已初步形成了 電力能源、新型水鑽、新型建材、生活用紙、紡織服裝、醫藥食品等六大主導工業產業。為將小水鑽做成大產業,該縣與東華大學共建了中國水鑽研究院、中國水鑽 博覽館和東華大學水鑽產學研基地,搭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轉化平台,為提升餘干水鑽品牌、擴大行業話語權提供科技支撐。目前,餘干新型水鑽產業園已落戶並建 成水鑽機械製造及水鑽生產企業13家,總投資15億元,已成為江西最大的新型水鑽生產基地,被列為上饒市工業重點產業集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