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鴷

須鴷

須鴷(英文:barbet)屬鴷形目(Piciformes)須鴷科(Capitonidae,亦稱五色鳥科),是一類生活在熱帶地區的鳥類,它們約有75種。

基本介紹

資料,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地理分布,經濟價值,

資料

因其堅固而銳利的喙基部有須而得名。它們常用這喙去啄樹幹上朽掉的地方或將白蟻的巢穴啄成適合自己居住的洞。
須鴷須鴷

形態特徵

須鴷經常棲於樹頂
頭大,尾短,體長9—30公分(3.5—12寸)。上顎骨主要為蜥齶型,偶或索齶或雀齶。嘴直強而呈錐形。翼的外形適中或短,第5枚次級飛羽存在。尾為平尾或楔尾,尾羽10—12枚。腳短而強,足呈對趾型,趾端具銳爪。雛鳥為晚成性。尾脂腺被(冉羽)。副羽形小或缺。舌長而能伸縮自如,舌尖具逆鉤,善鉤取樹木枝幹中蠹蟲;巢營於樹洞中。雌雄羽色相差不多。須鴷飛翔的本事不大,但它們中有些會像啄木鳥一樣在樹枝樹幹上攀行。須鴷的顏色很美麗,基本顏色為綠或淡褐色,加雜著其他鮮艷的斑點。最小的種類稱為補鍋鳥(tinkerbird)。
須鴷須鴷

生活習性

須鴷以樹洞為巢穴
棲息於森林或疏林中,在樹上覓食,但有的種類完全或部分在地上覓食。食物為動物性,尤以昆蟲蜥蜴、鳥蛋、果實為食。不取食時,就呆呆地棲息於樹頂。有的會像啄木鳥那樣攀緣,用喙在腐杇樹木的高處或白蟻巢中挖洞為巢。卵一般白色。雛鳥為晚成性。鳴聲聲洪亮,鳴時頭尾抽動,雌、雄鳥交替或一起鳴叫。某些種類如亞洲的赤胸擬啄木鳥(Megalaima haemacephala,即銅匠鳥)和補鴷屬(Pogoniulus)的非洲補鍋鳥因餵鈴般的鳴聲而著名。有些種類鳴聲使人惱火或厭煩,這些種類有時稱為“腦熱鳥”。
須鴷須鴷

地理分布

馬達加斯加澳洲及一些高緯度島嶼外,自中美到南美北部、非洲撒哈拉以南及東南亞,全世界都有分布。向東只到婆羅洲和巴厘島。均不遷徙。
須鴷須鴷

經濟價值

中國的須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體型優美、鳴聲響亮悅耳、羽色很漂亮,還非常容易馴養,因此近年來人們逐漸將它們開發為經濟鳥類,主要用於觀賞,在無法有效地控制盜捕的情況下,較低的市場價格使那些生性殘忍的盜捕者無利可圖,因此在客觀上起到了保護野生擬啄木鳥的作用,同時還可出口創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