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畸形

疾病名稱,疾病分類,症狀體徵,病理生理,診斷檢查,治療方案,

疾病名稱

靜脈畸形

疾病分類

口腔科

症狀體徵

好發於頰、頸、眼瞼、唇、舌或口底部。位置深淺不一,如果位置較深,則皮膚或黏膜顏色正常;位置較淺則呈現藍色或紫色。邊界不太清楚,捫之柔軟,可以被壓縮,有時可捫到靜脈石。當頭低位時,病損區則充血膨大;恢復正常位置後,腫脹亦隨之縮小,恢復原狀。此稱為體位移動實驗陽性。靜脈畸形損體積不大時,一般無自覺症狀。如繼續發展、長大時,可引起顏面、唇、舌等積形及功能障礙。若發生感染,則可引起疼痛、腫脹、表麵皮膚或黏膜潰瘍,並有出血的危險。

病理生理

舊分類稱海綿狀血管瘤,是由內皮細胞的無數血竇所組成。血竇的大小、形狀不一,如海綿結構。竇腔內血液凝固而成血栓,並可鈣化為靜脈石。

診斷檢查

對動靜脈畸形以及深層組織內的靜脈畸形、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等,為了確定其部位、大小、範圍及其吻合情況,可以採用超聲、動脈造影、瘤腔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來協助診斷。

治療方案

血管或脈管畸形的治療應根據病損類型、位置及患者的年齡等因素來決定。目前的治療方法有外科切除、放射治療、激素治療、低溫治療、雷射治療、硬化劑注射等。一般採用綜合療法。對嬰幼兒的血管瘤應行觀察,如發展迅速時,也也及時給予一定的干預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