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壽杖

靈壽杖

靈壽杖,典故名,典出《漢書》卷八十一〈匡張孔馬列傳·孔光〉。顏師古註:“木似竹,有枝節,長不過八九尺,圍三四寸,自然有合杖制,不須削治也。”即用靈壽木做的手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靈壽杖
  • 拼音:líng shòu zhàng
  • 解釋:用靈壽木做的手杖
  • 典源:《漢書》卷八十一
基本信息,詳細釋義,典源,譯文,釋義,用典示例,

基本信息

詞目:靈壽杖
拼音:líng shòu zhàng
解釋:用靈壽木做的手杖。

詳細釋義

典源

《漢書》卷八十一〈匡張孔馬列傳·孔光〉
明 年,徙為太師,而莽為太傅。光常稱疾,不敢與莽並。有詔朝朔望,領城門兵。莽又風群臣奏莽功德,稱宰衡,位在諸侯王上,百官統焉。
光愈恐,固稱疾辭位。太后詔曰:「太師光,聖人之後,先師之子,德行純淑,道術通明,居四輔職,輔道於帝。今 年耆有疾,俊艾大臣,惟國之重,其猶不可以闕焉。書曰『無遺耇老』,國之將興,尊師而重傅。其令太師毋朝,十日一賜餐。賜太師靈壽杖,黃門令為太師省中坐置幾,太師入省中用杖,賜餐十七物,然後歸老於第,官屬按職如故。」

譯文

第二年,升任太師,王莽擔任太傅。孔光經常稱病,在朝廷不敢與王莽並位。皇上下詔王莽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並讓王莽統率城門衛兵。
王莽又指使群臣上奏,頌揚王莽的功德,漢平帝加給王莽宰衡稱號,位於諸侯王之上,統率百官。子L光看到這種情形,更感到恐慌,堅持稱病辭職。
太后便下詔書說:“太師孔光,是聖人的後代,先帝老師的兒子,德行純正端方,道義學術精通,擔任四輔的職務,輔助皇帝。現在年邁有病。但是像孔光這樣德高望重的大臣,是國家的重臣,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周書。召誥》說‘不遺棄老成之人’,國家要想興盛,就要尊敬重用老師。下令太師孔光不用上朝進見,每十天賞賜一頓飯。賜給太師靈壽杖,黃門令給太師在宮禁之內設定坐幾,太師進入宮禁之內可持杖,並賞賜十七種食物,然後回到府第養老,而他的下屬官員仍按照常規辦公。”

釋義

顏師古註:“木似竹,有枝節,長不過八九尺,圍三四寸,自然有合杖制,不須削治也。”即用靈壽木做的手杖。

用典示例

唐 姚合 《竹里徑》詩:“紗巾靈壽杖,行樂復相知。”
宋 周密 《癸辛雜識續集上·靈壽杖》:“靈壽杖出西域,自黃河隨流而出,不知為何木?其輕如竹,而性極堅韌。” 明李東陽有《靈壽杖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