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二月行樂圖

雍正十二月行樂圖

《雍正十二月行樂圖》是清朝宮廷畫家郎世寧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雍正十二月行樂圖
  • 創作年代:清朝
  • 作者:郎世寧
  • 規格:縱188.2cm,橫102.2cm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現收藏地:故宮博物館
作品介紹,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介紹

畫中表現的是雍正與其子女在圓明園內共享天倫之樂的場景。內容以十二個月份來展示,場景宏大,人物和建築渾然一體,繪畫細膩,無一敗筆。組畫所展示的圓明園風光讓我們依稀看到了已經消失的圓明園原來的真實面貌。八國聯軍的入侵,使圓明園再也不可能復生,但通過此畫,圓明園中的經典建築也許可以就此永遠保存在人們腦海中。板畫胎質潔白堅緻,結構緊密,細膩似玉,酥油般滋潤的釉面散發出莊重典雅的皇室氣息。以薑黃色基調為主線的處理方式張揚地傳達歷代皇帝所持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這一切都顯示了清代御窯器所具備的基本特徵。十二幅琺瑯彩瓷板組畫所展示的圓明園風光讓我們依稀看到了已經消失的圓明園原來的真實面貌。畫面以山水樓閣為主,建築描繪細膩,其中既有中式園林建築,又有西式亭台樓閣,更有中西合璧者,畫面的景觀可能是畫家以圓明園的建築結合自己的想像而創作的。圓明園是雍正作皇子時的封賜,賜名大有深意:“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 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圓明園興修一新之後,雍正皇帝經常在園中居住並在此辦理公務,他明諭百官“每日辦理政事與宮中無異”。這12幅行樂圖展現了其在圓明園生活的各個場景,也表現了12個月的不同節令風俗。
作品按春、夏、秋、冬四季12個月的順序排列,分別為“正月觀燈”、“二月踏青”、“三月賞桃”、“四月流觴”、“五月競舟”、“六月納涼”、“七月乞巧”、“八月賞月”、“九月賞菊”、“十月畫像”、“十一月參禪”和“臘月賞雪”。

作品賞析

這是一組表現雍正皇帝日常生活的作品,從描繪的景物判斷,表現的對象應為圓明園。畫面以山水樓閣為主,建築描繪細膩,其中既有中式園林建築,又有西式亭台樓閣,更有中西合璧者,畫面的景觀可能是畫家以圓明園的建築結合自己的想像而創作的。

作者簡介

郎世寧(1688—1766年),義大利米蘭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Giuseppe Castiglione),青年時期受到系統的繪畫訓練,後來加入了歐洲基督教下屬的宗教組織耶穌會,並於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以傳教士的身份離開歐洲來到東方,次年抵達澳門,起漢名郎世寧,繼而北上京師,隨即於康熙末期進入宮廷供職,開始了他長達數十年的中國宮廷藝術家的生涯。郎世寧在清宮廷內為皇帝畫了多幅表現當時重大事件的歷史畫,以及眾多的人物肖像、走獸、花鳥畫作品,還將歐洲的焦點透視畫法介紹到中國,協助中國學者年希堯完成了敘述這一畫法的著作《視學》,成為當時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1766年7月16日(清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郎世寧在北京病逝,終年78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