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陸軍勤務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

陸軍勤務學院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是一所培養全軍後勤通用專業軍事人才的高等教育院校,主要承擔後勤綜合業務、後勤基層管理、油料勤務、軍需勤務、軍事設施勤務、軍事物流管理、軍事物資採購管理、財務審計等領域的本科任職培訓研究生教育士官培訓、文職人員培訓、外軍留學人員培訓以及國家國民經濟動員幹部培訓等任務。

2017年,陸軍勤務學院以後勤工程學院和軍事經濟學院為基礎組建。後勤工程學院成立於1961年11月,以河南新鄉第三軍械預備學校為基礎,歷經多次調整組建,1975年恢復後勤工程學院校名。軍事經濟學院於1946年7月創建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最初為東北民主聯軍供給學校, 1986年定名為軍事經濟學院。合併前的兩所院校均為軍隊“2110工程”整體條件重點建設院校。

據2017年6月中國軍網顯示,學院主校區位於重慶市大學城,占地3000餘畝;有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教授、副教授419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
  • 簡稱:陸軍勤務學院
  • 創辦時間:2017年
  • 辦學性質公立大學
  • 學校類別:軍事類
  • 學校特色:軍隊“2110工程”
    全國重點高等院校
  • 主管部門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
  • 現任領導周炎明
  • 專職院士數:1人
  • 本科專業:10個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7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個
  •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3個
  • 院系設定:軍需勤務分隊指揮系、軍事設施勤務系、油料勤務分隊指揮系三個系別
  • 校訓:責任、理想、使命、輝煌
  • 校歌:《軍歌嘹亮向太陽》
  • 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陳家橋大學城北一路20號
  • 院校代碼:91014
  • 主要獎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2017年6月中國軍網顯示)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2項(2017年6月中國軍網顯示)
    軍隊、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近400項(2017年6月中國軍網顯示)
    2篇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2017年6月中國軍網顯示)
  • 知名教師鄭穎人方振東程華塗亞慶張偉明杜揚郭繼坤凌大榮吳少華黃瑞新蘇喜生
辦學歷史,學術研究,科研成果,科研平台,學術資源,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社團文化,所獲榮譽,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辦學歷史

  • 後勤工程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
1954年,創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8炮兵預備學校。
1956年,學院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械預備學校,位於新鄉
1961年,解放軍後勤學院(營房系、油料系)、裝甲兵工程學院(汽車系)、解放軍炮兵工程學院(步兵武器設計科)、第三軍械預備學校合併,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
1969年,通縣軍械學校、南京軍械學校、瀋陽後勤技術兵學校併入,並與本身的輕武器系組建成為學校的軍械訓練大隊。
1969年,學院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高級專科學校。
1973年,後勤高級專科學校(軍械繫/軍械訓練大隊)分出,改建軍械技術學校;
1974年7月,後勤高級專科學校軍械訓練大隊劃歸石家莊軍械技術學校,後成為軍械工程學院。
1973年,後勤高級專科學校(汽車系)分出,參與組建解放軍運輸技術學校,後成為軍事交通學院。
1975年,學院升格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
2009年,後勤工程學院整體搬遷至重慶大學城新校區。
  • 軍事經濟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前身最早是東北民主聯軍供給學校,1946年7月創建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1952年9月改建為軍需學校,改建後第一任校長楊紀賢,政治委員張昕。
1984年2月,學院改為高級後勤學校。
1986年,定名為軍事經濟學院。
201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以後勤工程學院和軍事經濟學院為基礎組建。8月17日上午,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舉行揭牌儀式。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據2017年6月中國軍網顯示,學院先後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2項,軍隊和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近400項,其中一等獎38項。研製的20餘型後勤骨幹裝備已列裝部隊,有3型裝備入選建軍80周年成就展,野營多功能淨水車、整體自裝野戰加油站參加了建國60周年國慶閱兵式。
類別
名稱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珊瑚島礁淡水資源的開發與套用研究”(方振東)
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防微波輻射混凝土技術與套用研究”(康青)、“鋼質野戰輸油管線集裝集成系統”(雍歧衛)、“冰川凍土地區房屋修建技術”(梅全亭)、“三高地區屋面工程技術”(梅全亭)、“隔離膜高堆土地基處理技術”(梅全亭)、“高架通風孔防凍融技術”(梅全亭)、"軍隊油庫級信息系統開發平台"、“Ⅰ型野戰輸油管線系統"。

科研平台

據2017年6月中國軍網顯示,學院有10個國家、軍隊和省部級研發中心,6個科技成果轉化平台,8個軍隊、省市重點實驗室。
類別
名稱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軍隊重點實驗室
軍事地下建築工程實驗室
註:名單不全

學術資源

截至2017年,圖書館藏書65餘萬冊,建有校園網和電子閱覽室。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9年6月,共設有本科專業10個。
院系設定
軍需勤務分隊指揮系
軍事設施勤務系
油料勤務分隊指揮系
本科專業
學科門類
專業名稱
理學
工學
軍事學
作戰環境工程
軍事能源工程
軍事設施工程
國防工程及其智慧型化
管理學
物流管理與工程類

學科建設

據2017年6月中國軍網顯示,學院建立了涵蓋軍、工、管、理四個學科門類,交叉融合、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擁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13個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專業領域,18個原總後勤部“53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專業領域,9個軍隊(省市級)重點學科,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原總後勤部優秀人才科研工作站。
類別
名稱
國家重點學科
油氣儲運工程
全軍重點建設學科
石油天然氣儲運工程
省級重點學科
油氣儲運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後方專業勤務、岩土工程、套用化學
原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優秀人才科研工作站
專業勤務、軍事後勤學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套用經濟學、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石油與天然氣工程、軍事後勤學、軍事裝備學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
套用經濟學、土木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軍事後勤學、軍事裝備學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
套用經濟學、建築學、土木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軍事後勤學、軍事裝備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專業學位碩士類別
審計、電子信息、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能源動力、土木水利、會計
專業學位碩士領域
軍事後勤、軍事裝備
註:參考資料來源

師資力量

據2017年6月中國軍網顯示,學院有教授、副教授419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名,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3名,以及軍隊學位委員會委員、軍隊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全軍優秀教師、政府特殊津貼享受對象、原總後勤部科技“三星”人才等一大批高層次拔尖人才。
類別
名單
專職中國工程院院士
鄭穎人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黃瑞新、吳少華
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鄭穎人、方振東、程華、塗亞慶、杜揚、郭繼坤、蘇喜生
全軍優秀教師
鄭穎人、張偉明
博士生導師
鄭穎人、方振東、程華、塗亞慶、張偉明、杜揚、凌大榮、吳少華、蘇喜生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
方振東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程華
註:參考資料來源

教學建設

據2017年6月中國軍網顯示,學校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精品課程4個、軍隊院校優質課程3門;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類別
名稱
國家級特色專業
國防建築學、土木工程、通風空調與給排水工程、環境工程、電力工程及其自動化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供油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精品課程
軍用輸油管線(張偉明)、戰時油料勤務(郭繼坤)
軍隊院校優質課程
軍用輸油管線(張偉明)、戰時油料勤務(郭繼坤)、工程力學(三)
原總後院校優質課程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土力學與基礎課程、軍用輸油管線、戰時油料勤務、工程力學
註:參考資料來源(名單不全)
據2017年6月中國軍網顯示,學院先後有2篇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有100多項教學成果獲國家、軍隊和省部級教學成果獎。全軍油料、營房系統約70%的幹部畢業於該學院。
截至2017年6月,僅學員自編自導自演的文藝節目,就參加重慶市各類大型演出26場(次),學員合唱團被重慶市表彰為“唱讀講傳”先進單位;學員在全軍文藝匯演中奪得一等獎3項,該院被評為全軍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單位;700多名學員獲籃球國家級裁判證書;在總後和重慶市籃球、桌球、羽毛球大賽中,學員組多次獲得團體冠軍;學員參加國際國內大學生數學建模、電子、力學、英語等各類競賽,共獲得國際獎4項,國家一、二等獎101項,軍隊和賽區獎187項。
截至2017年6月,學校建有田徑場、軍體館、器械場、障礙場、球類運動場等各類軍事共同科目訓練場和體育場館。東區綜合訓練場占地800畝,功能完善、設施齊全,可滿足國中高級軍人心理行為、意志拓展訓練及各類軍事技能和保障實訓演練需要。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歌:
《軍歌嘹亮向太陽》
濃墨飄香鋼槍閃亮,不倦的追求忠誠守望;
七彩的校園七彩的夢,一身戎裝青春揚;
男兒女兒志在疆場,走向那硝煙創造榮光;
七彩的軍營七彩的夢,科技強軍做棟樑;
讓責任告訴理想,讓使命鑄就輝煌;
七彩的征程七彩的情,軍歌嘹亮向太陽。
畢業生之歌:《我心中的歌》

精神文化

社團文化

截至2017年6月,學校組織了“萌芽劇社”、“七彩校園”廣播站、學員軍樂團、威風鑼鼓隊,以及紅岩精神學習小組、科技興趣小組、英語俱樂部、物流研習室、紅岩新聞社、智慧型與仿真自主創新會、球類俱樂部等46個興趣小組,內容涉及軍事、文學、科技、藝術、體育、專業技能等領域,為學員發揮特長創造條件、鍛鍊能力搭建舞台。
學員自行組織了“名家訪談”、“弘毅杯”辯論賽、時政論壇、話劇節、文藝晚會、演講比賽、英語演講大賽等活動。

所獲榮譽

時間
名稱
2023年4月
陸軍勤務學院陸擎戰隊獲得2023年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Master機甲大師高校聯盟賽(西南站)3V3對抗賽季軍。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院長

歷任領導

職務
姓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院長
方振東(少將)
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政委
趙桂林
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副院長
張贊牢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院長
周炎明(少將)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政委
季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