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靖節集

東晉陶淵明著。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入劉宋後改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先生,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陶靖節集
  • 創作年代:東晉
  • 文學體裁:詩,文
  • 作者:陶淵明
東晉陶淵明著。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但父親早死,到陶淵明時家勢已漸漸衰落。他年輕時曾懷有“大濟於蒼生”的壯志,又因家境貧寒,二十九歲時走上仕途,歷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下級官職,每次時間都很短。因“質性自然”,不願“以心為形役”、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而解綬去職,四十一歲還家歸隱,過起了自由閒適的田園生活。日子雖然過得很艱苦,卻能安貧樂道,忘懷得失。“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最後在貧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歲。卒後友人私謚“靖節徵士”。
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傑出的詩人,也是傑出的辭賦家和散文家。深受後世文人客推崇,歐陽修甚至認為“兩晉無文章,惟《歸去來兮》而已”;朱光潛認為可以和陶淵明比擬的,前只有屈原,後只有杜甫。
陶淵明今存詩125首。其中四言詩9首,五言詩116首。文12篇,其中辭3篇,韻文5篇,散文4篇。其詩歌內容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其中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陶淵明有“田園詩人”之稱,也是田園詩派的鼻祖。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這在陶淵明出現之前,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裡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代表作有《歸園田居》、《飲酒》等。他的《桃花源詩並記》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表現了詩人對現存社會制度徹底否定與對理想世界的無限的高度。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它以真摯的感情、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闢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飲酒》20首以“醉人”的語態或指責是非顛倒、毀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其中的《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隱晦曲折地記錄了這一篡權易代的過程。對晉恭帝以及晉王朝的覆滅流露了無限的哀惋之情,透露出他對世事不能忘懷的精神。
詠懷詩以《雜詩》12首,《讀山海經》13首為代表。《雜詩》12首多表現了自己歸隱後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抒發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可見詩人內心無限深廣的憂憤情緒。《讀山海經》13首借吟詠《山海經》中的奇異事物表達了同樣的內容,如第10首借歌頌精衛、刑天的“猛志固常在”來抒發和表明自己濟世志向永不熄滅。
陶淵明現存文章有辭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總計12篇。總的來說,陶文數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詩。辭賦中《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辭官歸隱之際與上流社會公開決裂的政治宣言,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嚮往和熱愛。文章將敘事、議論、抒情巧妙地融為一體、創造出生動自然、引人入勝的藝術境界;語言自然樸實,洗盡鉛華,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傳記類有《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與子儼等疏》等名作。
《隋書·經籍志》著錄有“宋徵士陶潛集九卷”;陽休之加附錄編為十卷本,其中詩4卷,賦1卷,文3卷,集《聖賢群輔錄》2卷。宋本中最重要的是僧思悅據蕭統《文選》本、參校宋代宋庠刊定本,重加編訂的十卷本,此是今日所見諸本的母本。今存之本有:李公煥本、何孟春本、汲古閣本、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本,張爾公本、毛晉綠君亭本、何焯校本、陶澍《靖節先生集注》、吳瞻泰《陶詩匯注》等。近代學者整理注釋的本子有:古直《陶靖節詩箋定本(層冰草堂從書本),丁福保《陶淵明詩箋注》上海醫學書局1929年版,王瑤《陶淵明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年版,逯欽立《陶淵明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