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琦

陳長琦

陳獨秀的長孫,也即陳松年的長子,1947年出生,是工學碩士,教授,1975年畢業留校至今,長期從事真空工程與薄膜製備及性能、低溫工程技術、環保裝備工程技術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長琦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47年
  • 職業:教授
  • 主要成就:合肥工業大學真空科學與工程學科帶頭人
  • 身份陳獨秀的長孫
個人簡介,社會兼職,論文摘要,研究領域,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個人簡介,學歷,履歷,任教課程,研究方向,學術榮譽,論著目錄,科研項目,研究成果,所獲獎項,科研獎,教學獎,其它獎,

個人簡介

教授,博導,工學碩士;合肥工業大學流體機械及工程學科帶頭人,真空科學技術與裝備研究所所長,中國真空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低溫工程學會理事,《真空科學與技術學報》、《真空》、《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委,安徽省政協委員。1992年至2003年期間,先後兼職合肥工業大學精密儀器系和機汽學院總支書記,校黨委委員。
現主要從事研究生“薄膜物理及技術”,“真空工程套用技術”,“低溫工程套用技術”等教學工作;先後主持或參加國家973,自然基金,攻關,科技部創新基金,省部級和企事業單位委託項目30餘項,在研6項;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

社會兼職

中國真空學會常務理事 安徽省低溫工程學會理事 真空科學與技術學報、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真空雜誌編委

論文摘要

文獻名稱: 超聲微電解生物氧化污水處理過程控制系統設計  Article Name英文(英語)翻譯:Process control system of the wastewater disposal equipment based on ultrasonic micro-electrolysis and biological oxidation;  作者:陳長琦; 朱武; 方應翠; 乾蜀毅; 王先路;  Author CHENG Chang-qi;ZHU Wu;FANG Ying-cui;GAN Shu-yi;WANG Xian-lu(School of Machinery and Automobile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China);  文章介紹了污水處理工藝控制問題,針對污水多元模組化組合式處理設備的特點採用了集散控制系統。該系統以個人計算機上位機,以PLC為下位機。通過對污水處理系統特性的分析,針對其處理過程無法用精確的數學模型來描述的特徵,提出將模糊控制的方法套用到污水處理當中。

研究領域

1、真空氣相沉積薄膜理論與技術裝備
2、真空低溫工程套用技術與裝備
3、真空低溫電漿技術的套用
4、微機電系統及其相關技術
5、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方法與技術。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個人簡介

陳長琦,男,出生於1954年12月,現為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學歷

1978-1982年,河南大學歷史系,本科
1982-1985年,河南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研究生
1986-1989年,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史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履歷

1985-1986年,任河南大學講師
1991-1993年,任華南師範大學副教授
1994年至今,任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任教課程

本科生:中國古代史
碩士生: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國古代史概論
博士生:史料學、秦漢史研究、魏晉南北朝史研究

研究方向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及秦漢魏晉南北朝史的研究

學術榮譽

1994年,獲廣東省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
1999年,獲廣東省第六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類一等獎;
2005年,獲廣東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二等獎。
教育部歷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常務理事、中 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廣東省史學會副會長、廣東省政協八屆委員會委員、廣 東省社聯六屆主席團成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論著目錄

①個人專著、編著或主編著作
陳長琦:《兩晉南朝政治史稿》,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
陳長琦:《戰國秦漢六朝史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
陳長琦:《中國古代國家與政治》,文物出版社,2002年。
陳長琦:《六朝政治》,南京出版社,2010年。
陳長琦主編:《中國政治制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②合著
《中國監察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北朝五史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
③期刊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史學月刊》等發表學術論文八十餘篇。

科研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國家教委人文社科規劃項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
廣東省社科規劃項目六項

研究成果

◎著作與教材--專著、主編、合著共10種,主要有:
1、《兩晉南朝政治史稿》,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1月。
2、《戰國秦漢六朝史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3、《中國古代國家與政治》,文物出版社,2002年10月。
4、《中國政治制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
5、《中國監察制度研究》(合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6月。
6、《北朝五史辭典》(合作),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
7、《中國史學名著評介》(合作),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年。
8、《昏君傳》(合作),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
9、《中國法制史三百題》(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2月。
10、《中國國情學》(合作),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0年10月。
◎論文--共發表論文60餘篇,主要有:
1、《魏晉南朝的資品與官品》,《歷史研究》,1990年第6期。
2、《魏晉九品官人法再探討》,《歷史研究》,1995年第6期。
3、《魏晉九品官人法釋疑》,《中國史研究》,2005年第4期。
4、《關於中國猶太人若干歷史問題的幾點疑問》,《中國社會科學》, 1981年第2期。
5、《僧人還是拉比》,《中國學者論古代中國猶太人文集》,紐約, 1984年9月。
6、《中國猶太人入華定居考》,《戰國秦漢六朝史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7、《中國猶太人漢化問題探索》,《戰國秦漢六朝史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8、《郡縣制確立時代論略》,《河南大學學報》,1987年第1期。
9、《戰國時代郡的嬗變》,《廣東社會科學》,1994年第1期。
10、《漢代郡政府行政職能考察》,《暨南學報》,1993年第4期。
11、《呂氏春秋中進步的哲學、社會政治思想》,《戰國秦漢六朝史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12、《秦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考察》,《史林》,1990年第3期。
13、《天水秦簡墓主記試探》,《戰國秦漢六朝史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14、《漢代察舉制度略論》,《華南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15、《漢代刺史制度的演變及特點》,《史學月刊》,1987年第4期。
16、《董仲舒生卒考》,《戰國秦漢六朝史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7年12月。
17、《董仲舒封建民主思想初探》,《廣東社會科學》,1993年第2期。
18、《秦漢魏晉南朝時期地主封建制的發展》,《史學月刊》,1990年第5 期。
19、《吸收外來文化的歷史經驗》,《歷史教學問題》,1987年第2期。
20、《赤壁之戰新論》,《江漢論壇》,1988年第7期。
21、《長江下游3—9世紀經濟發展研討會評述》,《歷史教學問題》, 1988年第1期。
22、《試論歷史認識的特點》,《當代研究生》,1988年第2期。
23、《論世家貴族地主階層的形成》,《華南師範大學學報》,1990年第2 期。
24、《論後漢紀的史學價值》,《黃淮學刊》,1990年第3期。
25、《魏晉南朝的世族與州鎮》,《華南師範大學學報》,1991年史學刊。
26、《魏晉南朝世族對國家權力中心的作用方式》,《華南師範大學學報》,1991年第3期。
27、《評軍功爵制研究》,《歷史教學問題》,1990年第6期。
28、《中國古代行政管理思想的特點》,《行政管理研究》,1991年第1期。
29、《六朝廣東發展的考古觀察》,《廣東社會科學》,1992年第3期。
30、《史學的現實性品格》,《學術研究》,1994年第5期。
31、《南朝時代的幼王出鎮》,《華南師範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
32、《漢唐間嶺南地區的民族融合與社會發展》,《華南師範大學學報》, 1996年第5期。
33、《評明代政治制度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1996年第5期。
34、《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的重要成果》,《福建論壇》,1999年第4期。
35、《廣東史研究的里程碑》,《廣東社會科學》,1998年第5期。
36、《兩漢縣級政權的司法制度》,《史學月刊》,2002年第6期。
37、《睡虎地秦墓竹簡譯文商榷》,《史學月刊》,2004年第11期。
38、《論西晉的統一》,《鄭州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
39、《十六國春秋散佚考略》(合作),《學術研究》,2005年第7期。
40、《朱紹侯與軍功爵制研究》,《史學新論》,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5年10月。

所獲獎項

科研獎

1、專著《兩晉南朝政治史稿》獲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二等獎(1994年)
2、專著《中國古代國家與政治》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05年)
3、論文《魏晉九品官人法再探討》獲廣東省第六次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一等獎(1999年)

教學獎

1、華南師範大學教學成果獎(2005年)

其它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