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岩

陳家岩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楊莊鄉,又稱陳家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陳家岩
  • 外文名稱:Chenjia village
  • 別名:陳家崖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楊莊鄉
  • 下轄地區:村民小組一組、村民小組二組
  • 政府駐地:村大隊部
  • 電話區號:029
  • 郵政區碼:710103
  • 地理位置: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楊莊鄉
  • 人口:613
  • 方言:關中方言
  • 著名景點:菩薩廟、土地廟
  • 車牌代碼:陝A
簡介,村莊歷史,村民組成,村落演變,經濟發展,農田水利,文化教育與衛生,地方治安,革命烈士,

簡介

西望季節性河流扯袍峪(俗稱乾河),東臨濤聲依舊的庫峪河畔,與藍田縣湯峪鄉史家寨村隔河相望。南近北佛溝村。2012年,2個村民小組,150多戶,613人,耕地618畝。

村莊歷史

關於村名,當地人普遍認為,是因為陳姓居住。村建於明崇禎年間。清嘉慶《鹹寧縣誌》已記為陳家崖。

村民組成

一組共83戶。陳姓占1/4,為老戶;惠姓約占1/2,大戶,從鳴犢馬嘶坡遷來;楊姓一戶,從大石頭溝遷來;李姓2戶,從小寨遷來;另有商、嚴、崔、賈姓各一戶。
二組70多戶,250多人。陸姓為老戶,屈姓清嘉慶年間從岔道口遷來,美姓來自杜曲,肖姓從藍田史家寨肖坡遷來。

村落演變

原位於現村莊東側庫峪河東,1935年庫峪河發大水,沿河土地被沖毀,村民損失慘重。民國18年(1929)“年饉”,天大旱,第二年麥子不及一尺,無法收割,小麥顆粒形似鳥雀糞,村民幾乎絕收,只好進山背柴,有的攜兒帶女外出乞討,苦不堪言。民國21年(1932)7月,正是玉米拔節時,突然蝗蟲遍地,村民只好用長桿纏布,發瘋似的狂吼,驅趕蝗蟲,但終歸無濟於事,此年嚴重歉收。
1981—1985年,全村整體搬遷,由河東岸遷至河西岸,即今址。原村東拆遷後,被作為耕地使用。

經濟發展

歷史上村民基本上處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狀態。茶米油鹽有貨郎擔子隔三差五游村叫賣,每逢婚喪嫁娶則要到一二十里外的引鎮置辦。1930年前後,本村僅有一家雜貨鋪經營菸酒紙張,針頭線腦。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後,村民投資入股,發放購物證,成立供銷社;1980年,公社供銷社撤銷,各村成立供銷分店,該村供銷分店設在菩薩廟。
改革開放初期,村子經濟快速發展。一是興辦手套加工廠,後又派生出手套墊布加工業。二是農副產品加工業,有早期的糧食加工、豆製品加工、飼料加工、麵條加工等。三是家禽家畜養殖業。如今,村民大部分外出打工,僅剩幾戶仍然從事手套加工業。

農田水利

歷史上,該村多次受到庫峪河洪水的襲擾,田野、道路經常被洪水沖毀,有時甚至威脅到住戶的房舍。在長期與洪水鬥爭過程中,村民摸索出一套獨特的治理辦法,即挖池蓄水的辦法。1930年,全村共挖蓄水池(即澇池)三個,村南兩個,崖上一個,20世紀70年代平整土地、整頓村容時一起被填平。

文化教育與衛生

新中國成立前,車家崖、孫家崖、陳家崖為三崖,三村曾建有城隍廟,三村曾在城隍廟設有私塾,後建有私立學堂。1939年開始新的教學方式,三村成立初級國小和民眾認字學校。民國時,每年的4月4日為教師節。新中國成立後正式成立學校,為當時引鎮地區四所學校之一。1950年遷至佛溝國小;1973年後,陳家岩村有村辦初小一所(1993年撤銷後改為幼稚園)。國小畢業,即回家務農。1973年後,楊莊中學誕生,學生方可接受國中教育。
因地理位置偏僻,村民文化生活比較貧乏、單調。除了平日裡的老碗會以外,城隍廟會期間耍社火為村民唯一的娛樂方式。在當地村民中傳有“三崖頭——張光岔”之說。村子有廟宇五處,馬王廟、土地廟、龍王廟、菩薩廟、老爺廟(因供奉關公而得名),菩薩廟、土地廟較大。20世紀70年代,逢年過節村民開始有打籃球、拔河、玩撲克紙牌等娛樂活動。民國29年(1940),該村曾設有肖家煙館,經營者是肖家的老婆,僱主多是貧民,吸食鴉片當時成為時尚。吸食成癮,即賣地賣房,傾家蕩產。
新中國成立前沒有村級衛生所。1956年始建小診所。1967年每隊一個人,組建村級醫療站(也叫保健站),有赤腳醫生兩人。2002年組建村衛生室,2008年被確立為定點醫療機構。

地方治安

該村正好位於長安、藍田交界處,新中國成立前土匪橫行。1936年以岳耀堂為首的土匪橫行鄉里,夜間破門入戶,搶劫財物,綁架兒童,富戶們躲進城裡或引鎮。剩下的民眾,一是修築城堡;二是組織神團(實為民團)。利用大刀長矛組織防衛;三是組織村民夜間巡邏,每戶一人,每班三人,一夜三次輪流,夜巡夜餐,統一攤派。
另外。該村有多處地道,深者逾里,現保存良好。

革命烈士

抗日戰爭時期,正在西安讀書的熱血青年肖悅春(小名開科),參加了西安地下黨組織的抗日救亡運動。後投筆從戎,走向抗日前線,1939年前後在山西某地一次戰鬥中壯烈殉國。國民政府頒發了木製黃底紅字的“抗屬”牌子。除此之外,抗日戰爭時期,壯丁美四城、楊方城、惠維昌均參加孫蔚如率領的三十一軍團,在晉中南的中條山戰役中為國捐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