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耶穌聖心主教座堂

開封耶穌聖心主教座堂

封天主教堂即:開封耶穌聖心主教座堂,又名理事廳天主教堂,位於開封市理事廳街41號,是天主教開封教區的主教座堂,是河南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我國天主教著名的教堂之一。它的歷史溯源起來,會比全國其他各處天主教堂都要長,都要曲折一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開封耶穌聖心主教座堂
  • 地理位置:開封市理事廳街41號
  • 別名:理事廳天主教堂
  • 類型:天主教堂
概述,歷史回顧,教堂形象,

概述

開封耶穌聖心主教座堂是天主教開封教區的主教座堂,也是河南省最大的天主教堂。

歷史回顧

相傳北宋時期,一支西方部落來到開封,並經中國皇帝的敕令在這個城市定居了下來。而尋找這群與西方世界長時期斷絕了聯繫的西方人,便成為明末基督教傳教士前來開封的一個引子。
明萬曆三十六年,即公元1608年,耶穌會神父將天主教傳入開封,同時來此尋找理事廳街的猶太人社區。明崇禎十五年,即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開封,官軍掘開黃河水淹起義軍,結果洪水倒灌開封,整個城市被泥沙淤沒,天主教堂坍塌,神父及教徒幾乎全部葬身水底。
1608年,耶穌會神父將天主教傳入開封,同時來此尋找理事廳街的猶太人社區。1642年,李自成掘開黃河水淹開封,整個城市被泥沙淤沒,位於延慶觀西面的洪河沿天主教堂坍塌,神父及教徒幾乎全部葬身水底。
1902年,義大利米蘭外方傳教會神父潭維新(Noe-Joseph Tacconi,1873年—1942年)來到開封,恢復天主教會。到1905年在袁坑沿街購買民宅,建為教堂。1910年潭維新升任南陽主教。1915年,新成立開封教區。1917年,潭維新在理事廳街東段路北建造主教座堂,1919年建成。周圍還有主教府、小修院和教會學校的建築群。

教堂形象

大教堂與一般天主教堂的型制不同,主入口在正南方。進深七間,可容納600餘人。聖壇兩側的對聯為“普世真光耀奇 光光臨諸夏”和“全腔愛火發神 火火燎中原”。
教堂內部教堂內部
聖心堂聖心堂
鐘樓鐘樓
高聳的方錐形鐘樓獨立設定於大堂的北側3米遠處。塔體為灰黑色。
主教府地面兩層,大小房間33個,建築面積為1012平方米。
1948年,受中國內戰影響,外籍神父撤離開封。
2006年,教堂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被列入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鐘樓旁邊是天主堂,主入口在正南方。是著名的哥德式建築,是河南省研究建築學的理想之地。這樣的建築模式,特別具有吸引力,給國人以異國風情之美感,給外客以親切之情。教堂建築南北長33.45米,東西寬17米,高約18米。教堂內部的正北端為主祭台。在主祭台聖體欄桿前的為東西兩間更衣所。更衣所上層為唱經樓,主祭台正南方東西兩側排列成兩行各五根巨型水泥長柱。教堂內四周有距地面約有3米高的彎形長窗,大窗高4米,寬1米,小窗高1.5米,寬0.6米。窗戶均為固定型鋼架,大小窗均由扁銀條鑲嵌約一平方寸彎形的五彩玻璃組成。教堂南面正大門的上方,為四個大窗,由五彩玻璃所組成巨型人物全身圖像,教堂內東西兩側最上層為一排各7個的圓窗,直徑約為1米,裝透明玻璃,光線較強並呈光束形射入教堂內。這樣的設計,能使教堂內的光度造成從地面向上逐漸明朗的層次。從而更增加了教堂內的莊嚴肅穆的氣氛和神秘感。整個教堂建築面積625.5平方米,可容納600餘人。
高聳的方錐形鐘樓獨立設定於大堂的北側3米遠處。鐘樓是每個教堂應該不可缺少的部分,朗朗的鐘聲,提醒著信徒的良心。因為,教徒們相信那是天主的聲音。鐘樓位於教堂北面正後方,南距教堂約有3米,東西南北各寬2.5米,呈正方形。鐘樓從地面到樓頂十字架上端高約45米,鐘樓內共分8層,每層均有螺旋形木梯相通,上端為四楞錐形,尖端向上豎有鋼筋水泥十字架約5米高,鐘樓內最上層懸有巨型銅鐘一口,安裝於輪機之上,有粗繩穿過樓板直垂地面,敲鐘時拉動繩子即發出響聲,鐘聲可聞十餘里。據傳,位於開封東郊羊尾鋪村的天主教河南總修院,可以聽到鐘樓上的鐘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