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江鎮

鑒江鎮

鑒江鎮,隸屬於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縣,位於羅源縣東部沿海、福建東北天然深水良港三都澳口,是歷史悠久的海濱古鎮,是福州市最北端的鄉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鑒江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羅源縣
  • 下轄地區:轄6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591
  • 郵政區碼:350603
  • 面積:70平方公里
  • 人口:1.5萬多人
  • 方言:閩語—閩東話—福州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福州長樂國際機場
  • 火車站:福州站
  • 車牌代碼:閩A
地理環境,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資源,地理環境,鄉鎮特點,經濟建設,社會事業,教育狀況,計生工作,黨政建設,

地理環境

鑒江,原名鏡峰、鏡港,位於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縣東部沿海、福建東北天然深水良港三都澳口。地理坐標:東經119°23′,北緯26°23′。東面與霞浦縣隔海相望,西與碧里、松山相鄰,南與福建省另一個天然深水良港羅源灣口毗連,北接三都澳,與黃瓜魚主要產地官井洋相連。三面環山一面抱海,俗稱“山溝溝的海邊邊”。
鑒江鎮鑒江鎮

歷史沿革

鑒江是羅源縣東部沿海歷史名鎮。鑒江原屬連江縣、招賢之地,早在宋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就開始劃歸羅源縣治域管轄,名賢二里。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為抗禦倭寇侵擾,明朝政府及村人在此修建鑒江古城,建設海防邊關,為羅源縣東部海防重鎮。海上鑒江,名聞遐邇。現全鎮轄9個行政村,36個自然村(其中2個純漁業村、3個半漁業村、1個畲族村、4個老區基點村),截至2008年總人口1.5萬多人,其中鑒江鎮區居民近1萬人。

行政區劃

鑒江鎮轄地有鑒江、陸上、海上;上澳、東灣、程家洋、遠頂、聖塘、井水等3個居委會和6個行政村,36個自然村。

自然資源

鑒江鎮(圖3)鑒江鎮(圖3)
鑒江溪是該鎮最大的河流,發源於北部之白馬山,南流至西南邊,再折向東北,注入鑒江灣。境內水產資源豐富,有青蟹、泥蛤、河蟹、淡水鰻、鮑魚、黃魚等;海帶,紫菜精加工產品以質優聞名國內外市場。烤菸為主要經濟作物。

地理環境

鑒江鎮總面積7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為61.4平方公里,陸地地勢西高東低,呈層狀下降。境內地勢高峻,群巒迭嶂,有大小山峰32座,最高峰為白馬山,坐落於鎮西北部,海拔976.1米;海域面積8.6平方公里,陸地多處深入海域,形成多座半島多個港灣,最有代表性的是井水半島和鑒江江灣,海岸線漫長曲折,總長度達26公里,港深達100米以上,是天然良港和天然漁場。
鑒江鎮(圖1)鑒江鎮(圖1)

鄉鎮特點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鑒江鎮位於寧德三都澳口,東與霞浦縣隔海相望,北連官井洋(大黃魚產地)與寧德三都港相依,南接碧里半島與羅源灣毗鄰。規劃建設的201省道穿境而過,前後連線寧德焦城開發區和羅源灣開發區。鑒江自然氣候宜人,是典型的海洋性季風氣候,有利於農業生產,春夏雨季雨量充沛,適合農業和水電生產。
鑒江鎮(圖2)鑒江鎮(圖2)
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鑒江鎮地勢高峻,群山起伏,大小山峰32座。海邊丘陵多為裸露岩石,長期的風吹浪打,造就了奇異多姿的海蝕和風化地貌,形成了風光秀麗的井水風景區。自然景觀還包括三十六曲嶺、觀音岩、香爐案等鑒江八大景,另有多處引人入勝的人文景觀:公元886年的唐代白馬寺、嘉定三年的周坑橋、嘉靖二十四年的古城牆、永樂二年的啟泰橋,還有景色怡人的險橋風光。

經濟建設

2004年,鑒江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40060萬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3.2%,其中工業產值28000萬元(其中: 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3910萬元),比增16.8%,農業產值12000萬元,比增4.6%;鄉鎮企業總產值40000萬元,比增7.1%;用電量330萬度,比增6.1%;農民人均純收入3806元,比增2.9%;財政收入100萬元,剔除特產稅、農業稅等不可比因素,比增15.6%。鑒江鎮牢牢把握鎮域特點,重新審視自身發展經濟的優勢與劣勢,從實際出發,進一步明確發展思路,適應發展變化的新形勢,結合鑒江實際,按照“壯大經濟新區,推進四業並舉”的經濟發展思路,紮實推進全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2004年全鎮共養殖海帶1700畝,比2003年增加500畝,紫菜3300畝,比2003年增長1000畝,籠養鮑魚達到500萬粒,白對蝦養殖面積1000多畝,縊蟶3000畝,青蟹500畝;秀珍菇數量突破500萬袋,並在繼續增長。加強對現有7家“兩菜”加工企業的服務與協調,企業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原料產地不斷向寧德、霞浦、連江等地擴展,加工檔次明顯提高,企業品牌意識、質量意識進一步增強,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快鑒江井水三級漁港主體工程、通港道路的建設,隨著設施的完善,有效改善了鑒江海上交通環境,擴大了對外交流,接受外界輻射,經濟效益開始顯現;三友海產品有限公司在製冰生產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情況下,計畫進一步發展海產品冷凍保鮮、海上加油、加水等經營項目;區內原有的黃魚育苗場都加大資金投入,進行技術改造,轉產培育鮑魚苗,使區內鮑魚育苗場達到6家,2004年各育苗場都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鑒江還儲備有萬餘畝的土地(其中3000多畝為鹽場可建設用地,7000多畝為易於填方的灘涂)。在羅源灣開發區和幾個大型碼頭輻射帶動下,鑒江將成為福州北翼最具活力的石化能源基地。經過縣委縣政府多次積極磋商,現已有(香港)安然燃氣控股有限公司和上海新天和樹脂有限公司合資聯手,擬投資100億元建設占地萬畝的“福源石化工業集中園區”,該項目對引進原油,通過催化裂解等工序,生產汽柴油、聚丙烯、芳烴等系列產品。工程分步實施,第一期計畫投資30億元人民幣,用三年時間建成年加工100萬噸重油的生產系統;第二期計畫投資70—80億元人民幣,再用三年時間完成石化裝置及配套公用工程及石化下游延伸加工裝置,建成年加工原油能力1000萬噸的工業企業,年產值將可達500億。該項目落地將飛躍性地提升羅源縣經濟實力,成為海峽西岸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社會事業

教育狀況

2007年9月24日,全縣國小教學工作會議在鑒江鎮中心國小召開。出席會議的有縣教育局、進修校、鑒江鎮領導,初教科科長、進修校各處室負責人、各科教研員及國小教導主任共20多人。會上,鑒江中心國小尤慶標校長介紹了該校的基本情況,尤仁基教導匯報了上學年開展教研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進修校語數教研員對上學期全縣一至五年級質量檢測情況進行了分析。教育局初教科及進修學校有關處室負責人對新學年的教學教研、課改培訓、學歷教育等工作作了具體布置。
沈慶燦副校長總結回顧了我縣2006-2007學年度國小教研、培訓工作情況。教育局周茂亮副局長強調教導工作應突出“研究”“引導”“育人”,通過研究,促進教師的自我完善與發展;通過引導,促進教師個性與專業的成長;通過育人,促進學生的發展與成才。最後,縣教工委副書記、進修校校長陳寶鋁充分肯定了上學年我縣國小教研、培訓工作所取得的成績並就如何開展新學年研訓工作作了強調。會議由教研室副主任黃言燦主持。

計生工作

鑒江鎮鑒江鎮始終按照區、市關於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的總體部署,千方百計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各級領導高度重視人口計生工作,綜合治理人口問題的格局基本形成;經費投入逐年加大,服務環境和服務條件不斷改善;依法維權和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機制進一步完善;關愛女孩和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進一步深化;人口和計畫生育優質服務不斷上新台階。
鑒江鎮(圖4)鑒江鎮(圖4)
人口計生隊伍建設、統計求實工作、計生新機制建設、個性化宣傳等取得新的成效,同時,人大監督計生工作不斷加強。2006年來,鑒江鎮符合政策生育率都穩定在92%以上,民眾對人口和計畫生育的綜合滿意率均達95%以上;人口和計畫生育知識普及率達95%以上;縣、鄉(鎮)兩級財政投入到位,獨生子女保健費和廣西獎勵扶助政策兌現率100%。2006年,鑒江鎮第三次被評為“全市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集體”,2007年,鑒江鎮被評為全市人口和計畫生育外事工作先進集體。

黨政建設

鑒江鎮一是認真學習“十七大”精神,提高離退休黨員政治素質。在鑒江鎮黨委的領導下,認真組織黨員學習“十七大”報告,採取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學習效果,並在黨支部會議上吸收黨外參加,聽取他們對黨支部和黨員的意見和建議,落實整改措施,積極發揮離退休黨員作用。尤永壽、尤慶釵等老黨員在颱風暴雨來臨之際連夜出海協助民眾把船隻遷回安全地方,避免了許多漁民的財產損失;支委陳友銳、王兆琪同志自籌車費幫助100多名白內障老人到羅源城關治療,得到了廣大民眾的好評。
二是積極開展關心下一代活動,加強關工委工作。定期組織離退休黨員到中國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主義教育,向中小學生講述革命故事。同時,開展評選優秀青少年活動,2012年離退休黨員在全鎮評選出7名優秀青少年,掀起“比、學、趕、超”活動高潮,促進社會和諧。
三是廣泛參與健身活動,加強黨員身體素質。組織離退休黨員進行體育鍛鍊,創辦了“漁民健身操”等鍛鍊形式,不斷提高黨員參加體育運動的熱情,黨支部除幾位病殘的黨員外全部參加體育健身,帶動全民健身,做到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四是積極開展慰問活動,加強對病殘黨員的關心。黨支部現有嚴重病殘黨員3名。黨支部不忘對他們的關心,經常組織登門慰問活動,給他們送去保健品,如老黨員王兆鏡、黃兆琪、黃全樹重病住院期間,支部就多次組織人員前往慰問,向他們表達鎮黨委、黨支部的關懷,讓他們感覺到黨組織的溫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