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蟲(蟲類)

鐵甲蟲(蟲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鐵甲蟲俗稱“硬殼蟲”,是水稻害蟲。昆蟲綱,鞘翅目,葉甲科。初孵幼蟲潛入葉片組織內取食葉肉,一生可轉葉2~3次,蛻2次皮後在蛀道中化蛹。喜高溫高濕,在春季多雨溫暖年份發生量大,危害較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鐵甲蟲
  • 別稱:Metapod
  • :動物界
  • 分布區域:長江中下游的湘、鄂、贛、浙等地
  • 學科:生物
  • 領域:生命科學
簡介,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簡介

成蟲體長約5毫米體略扁,表面堅硬,全體藍黑色有金屬光澤。前胸背板及鞘翅上有刻點和刺。年生3-8代。成蟲食葉片僅留下表皮一層;幼蟲潛在稻葉內鐵甲蟲咀食,留上下表皮,成白色囊狀薄膜。防治法噴灑高效低毒農藥殺成蟲,田間灌水,水面散碎稻草誘集撈殺。鐵甲蟲由毛毛蟲般的綠毛蟲進化而成,它也可以破蛹而進化成巴他蝶。鐵甲蟲的外殼相當堅硬,同時它也可以用能量使自己的外殼變得更硬以保護其脆弱的的內臟。為了維持自身的能量,鐵甲蟲幾乎一動不動。

發生規律

成蟲在夜間羽化,食葉存留葉脈和下表皮成白色條紋,為害嚴重時全葉枯白。多在夜晚或早晨或陰雨天取食。卵散產在稻葉組織內,雌蟲產卵前將葉咬破,產卵其中,再以黃色膠封閉。卵多產在葉片距葉尖4-6寸以內。一雌可產卵200多粒,成蟲行動遲鈍,有假死性、趨嫩綠性。成蟲壽命有30-40天,越冬成蟲可活6-7個月。卵期約一周。
長江中下游的湘、鄂、贛、浙等地一年發生3代,華南的廣東為4~6代,以成蟲在背風向陽的溝邊雜草根際及土石縫隙或殘株葉鞘內越冬。翌春初在禾本科雜草、菰或麥田裡活動,長江中下游一般在3月中下旬開始遷入稻田秧苗上產卵為害,第一代成蟲出現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蟲不善飛翔,稍受驚即假死墜落,喜在夜間或清晨及雨天取食或活動 。
鐵甲蟲

防治方法

(1)清除雜草、填塞道路空隙。
(2)藥劑防治:①25%滴滴涕乳劑150倍液噴霧。②6%六六六1斤拌草木灰10斤(或乾細土30斤)撒施。③1:1的菸草、石灰粉或雷公藤石灰粉撒施,每畝25斤。
(3)秧田期發生,可灌水淹沒秧尖,並撒上一層穀殼或短稻草,然後連草帶蟲打撈深埋。工作完後立即排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