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鼓樓(安徽省休寧縣鐘鼓樓)

鐘鼓樓(安徽省休寧縣鐘鼓樓)

鐘鼓樓安徽省休寧縣的鐘鼓樓。鐘鼓樓,譙樓名,位於休寧縣城海陽鎮前街。始建於1345年,明、清兩代曾多次進行修建。該樓原為縣衙前的樵樓,占地面積約250平方米。現為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鐘鼓樓
  • 館藏地點安徽省休寧縣
  • 所屬年代:清
  • 類別:古建築
  • 公布時間:2004年10月28日
  • 文物級別: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設沿革,文物遺存,文物價值,文物保護,

建設沿革

鐘鼓樓位於休寧縣海陽鎮,又名譙樓,始建於元至正五年(1345年)。據道光《休寧縣誌》載:該“鐘鼓樓”自明洪武二年起1369年,歷經兵災火焚,迄至清代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就曾先後重建過8次。現存建築為清代順治年間重修,樓底部有5米多高的石台基,占地面積約340平方米,高約17米,總建築面積達560平方米。樓下立有明弘治辛酉年雕刻而成的“休寧縣新建鼓樓記”碑一座。

文物遺存

鐘鼓樓底部有5米多高的石台基,占地面積約340平方米,高約17米,總建築面積達560平方米。樓下立有明弘治辛酉年雕刻而成的“休寧縣新建鼓樓記”碑一座。休寧縣海陽鐘鼓樓,是歷代官府所設定的報警、報時和瞭望的場所。舊時,樓上置銅壺滴漏、銅鑼更鼓,取“伐鼓鳴角,以警昏聽”之意,具有明時辰、報匪警、守樓瞭望的功能。

文物價值

鐘鼓樓是目前黃山市現存規模最大而且也是唯一的官府類樓閣式建築,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研價值。

文物保護

建國後,政府部門十分重視“鐘鼓樓”的保護工作,在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同時,又爭取到省文物局的文物維修專項經費,縣政府也撥出專款,按原狀修復,使這座兩層重檐式徽派建築得以傳承和保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