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鐘花

銀鐘花

銀鐘花(Halesia macgregorii Chun),稀有種。別名假楊桃、山楊桃、銀鐘樹。落葉喬木,高7至20米。分布於浙江、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等部分地區海拔700至1800米闊葉林中。種子發芽率低,天然更新差。中性偏陽樹種,幼樹能耐陰,成年後喜光。根系發達,抗風、耐旱,喜濕潤而光照較充足的環境。花期4月,果期7-10月,種子有休眠期,需隔年發芽。

銀鐘花為速生用材樹種;葉帶紅色,先花後葉,花白色,果形奇特,為優美觀賞樹。其為國家三級保護樹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銀鐘花
  • 拉丁學名:Halesia macgregorii Chun
  • 別稱:銀鱗風鈴木
  • 二名法:Halesia macgregorii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柿目
  • 安息香科
  • 銀鐘花屬
  • :銀鐘花
  • 亞種:無
  • 分布區域:中國東南部,包括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
  • 保護級別:3級
  • 海拔下上限:700—1200(米)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生境分布,保護狀況,保護價值,物種現狀,保護措施,栽培技術,繁殖,養護,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24米,胸徑達45厘米;樹皮光滑,灰色;小枝紫褐色,後漸變為灰褐色;冬芽長圓錐形,有鱗片包裹,鱗片3-4片,褐色,有光澤。
葉紙質,橢圓形、長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13厘米,寬3-4.5厘米,頂端漸尖或鈍漸尖,常稍彎,基部楔形,稀近圓形,邊緣有鋸齒,齒端角質紅褐色,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主脈上面下陷,下面隆起,嫩時常呈紫紅色,嫩葉兩面疏被星狀毛,成長後無毛,側脈每邊10-24條,纖細,網脈細密,在兩面均明顯隆起;葉柄長5-10厘米。
銀鐘花銀鐘花
花白色,常下垂,直徑約1.5厘米,2-7朵叢生於去年小枝的葉腋,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花梗纖細,長5-8毫米;萼管倒圓錐形,高約3毫米,萼齒三角狀披針形,長約2毫米;花冠4深裂,花冠管長10-15毫米,裂片倒卵形,長10-12毫米,寬約8毫米,邊有緣毛;雄蕊8枚,4長4短,長短相間,長12-19毫米,花絲基部聯合成管,花葯長圓形,長約2毫米;花柱較花冠長,纖細,無毛。
核果長橢圓形或橢圓形,少倒卵形,長2.5-4厘米,寬2-3厘米,有4翅,初為肉質,黃綠色,成熟後乾燥呈褐紅色,頂端常有宿存的萼齒。

生長習性

銀鐘花分布區多屬中亞熱帶中山地帶,一般氣候溫和濕潤,夏無酷熱,冬無嚴寒。年平均溫13~17℃,1月平均溫3~6℃,極端最低溫-7.3~9.5℃(北界可至-12℃),7月平均溫22~27℃,極端最高溫32~38℃ ;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相對濕度82~84%。土壤為黃棕壤、黃壤至赤紅壤,酸性,pH值4.5~5.5,含有機質較豐富。
銀鐘花銀鐘花
其為中性偏陽樹種,幼樹能在蔽蔭下生長,成年樹喜光。根系發達,具抗風、耐旱等特性。喜濕潤而光照較充足的生境,在瘠薄陡坡處,常從根基部抽生多枝呈灌木狀。冬芽於3月上旬開始萌動,3月底至4月初展葉;花於3~4月與葉同時開放,9~10月果實成熟。種子有休眠期,需隔年發芽。

生境分布

產廣東(乳源、英德、陽山、曲江)、廣西(興安、臨桂、大苗山、龍勝、靈川)、福建(崇安、埔城、南平、泰寧)、江西(遂川、龍南、定南)、湖南(萍鄉、宜章、新寧)、貴州(從江)和浙江(天台、泰順、龍泉)。生於海拔700-1200米的山坡、山谷較陰濕的密林中。

保護狀況

保護價值

銀鐘花為中國與北美間斷分布的植物,該種為中國特有,是國家三級保護植物,對研究美洲亞洲大陸的變遷、植物區系、植物地理均有一定意義。

物種現狀

銀鐘花為稀有種,在中國東南部呈間斷星散分布,由於過度砍伐林木,修築山區公路,使分布區森林遭到嚴重破壞,生境日漸惡化,其種子發芽率低;天然更新能力很差,植株越來越少,大樹更為罕見。

保護措施

在福建武夷山,江西井崗山,浙江遂昌九龍山、龍泉風陽山等自然保護區內有天然生長的林木,應列為保護對象,加強管護;對生長較為集中的其它分布點,有關部門亦應採取保護措施,開展人工繁殖。杭州等植物園已引種栽培。

栽培技術

栽培要點
種子有休眠期,不易繁殖,選擇健壯成年母樹,在10月間採收已成熟的種子,在濕沙中層積過冬,春季播種,第二年春可萌發出土,但發芽率很低。據國外報導,種子採收後,先在21℃下層積3~4月後,再在1~4℃下層積3~4個月,對發芽有利。

繁殖

扦插繁殖法
以春秋為宜,扦插時剪取當年生枝條,剪成6~8厘米長小段,上端留2個葉片,最好用B12把切口蘸一下,晾1分鐘後,插入消過毒的細砂土中,深約2~3厘米。插後澆足水,溫度保持在15~20℃左右,20~25天可生根,當根長達到2~3厘米時即可上盆。
銀鐘花銀鐘花
水插繁殖法
水插繁殖不受季節限制,方便且成活率高達百分之百。在水插之前,要準備好玻璃容器,盛以事先晾好的涼開水,然後剪取一年生枝條,剪成5~7厘米長小段,上段留2片葉,其餘都剪去,插入容器內2~3厘米,溫度保持15℃左右,15天左右可生根。當根長達2厘米時,即可分栽上盆(也可以作為無土栽培用苗)。盆土用腐殖土3份,餅肥(充分發酵後)1份,砂質壤土6份配成,混合均勻過篩。

養護

銀鐘花的養護銀鐘花喜溫暖濕潤,冬季陽光充足,夏季涼爽(忌炎熱)的半陰環境。當氣溫超過30℃時就被迫進入休眠狀態,會出現葉子枯萎,花蔫低垂,嚴重時會脫葉,落蕾,甚至會整株死去。
為了使其安全度過夏天,可採取以下措施:
1、入夏後將花盆放到蔭棚下,減少陽光暴曬或直射,加強通風,控制澆水,保持土壤適宜含水量,不可過濕,也不可過乾。
2、採取降溫增濕措施,每天早、中、晚往葉面上灑水,保持氣溫在20~22℃,到了伏天(進入7月份)每天要再增加2次灑水。
3、炎熱季節氣溫到25℃以上時停止施肥。
銀鐘花銀鐘花
4、雨季要防雨淋,如遇雨淋,要及時排除盆內積水。
5、為了開好花,要及時掐尖、去杈,每株以保持5~7個枝條為好。
6、剪枝去權時不要在雨天進行,以免水濕造成枝條腐爛。秋涼後進行正常澆水、施肥(雞糞水、麻醬渣水)管理,也可噴施磷酸二氫鉀,促其花大,色艷,延長開花時間。

主要價值

科研價值
銀鐘花對研究中國和北美植物區系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經濟價值
銀鐘花樹幹通直,邊材淡黃色,心材淡紅色,紋理緻密,有工藝價值,可供製造各種家具或農具。
園林觀賞
花白色,具清香,果形鐘狀,是優良的綠化觀賞樹種。該種可做景觀樹,植於庭園中,與其他植物配置,可起到豐富庭園色彩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