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盞鎮

銀盞鎮

甕安縣銀盞鎮位於甕安縣城北部,距甕安縣城7公里,建成區已於縣城連為一體。面積197.5平方公里(2017年數據),耕地37748.33畝(2017年數據),平均海拔1040米,年平均氣溫約13.9度,平均年降雨量約1119.8毫米,省級公路馬遵、久桐銅穿境而過,貴瓮高速公路、江安高速公路、道瓮高速公路、馬瓮高速公路在境內銀盞立互動通。全鎮下轄7個社區、3個村,共180個村民組,15182戶56089人,是漢族人口聚居區,境內居住有苗族、布依族、仡佬族、侗族等少數民族,國土面積197.5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銀盞鎮
  • 外文名稱:Yinzhan Town
  • 別名:黔中古陸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黔中
  • 下轄地區:太平社區、銀盞社區、飛練社區
  • 政府駐地:飛練社區
  • 電話區號:0854
  • 郵政區碼:550400
  • 地理位置:甕安縣城北部
  • 面積:197.5平方公里(2017年數據)
  • 人口:56089人(2017年9月數據)
  • 方言:甕安話
  • 氣候條件:避暑勝地
  • 著名景點:梅花堰渡假村、石林歡樂谷、穿洞河瀑布
  • 火車站:甕安火車站(建設中)
  • 車牌代碼:貴J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發展規劃,化工,輕工,旅遊資源,著名人物,地圖信息,

建制沿革

於2013年6月24日由原銀盞鎮與原漁河鄉新場村、原玉華鄉岩根河村和太文村白溪組、民寨組、下朵良組、高白溪組、酸棗坪組組建而成。

行政區劃

銀盞鎮南臨雍陽街道辦事處,建成區已於縣城連為一體,東抵猴場鎮,北接餘慶縣,西壤中坪鎮、建中鎮,西北接壤天文鎮、玉山鎮,東南接壤永和鎮。下轄太平社區、飛練社區、銀盞社區、漁河社區、玉華社區、穿洞村、印山村、木老坪社區、新華村、大寨坪社區共10個社區(村)、180個村民組,15182戶人口,56089人。

地理環境

國土面積19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7748.33畝,森林覆蓋率為44.6%,平均海拔1040米,年平均氣溫 13.9 ℃,全年日照時數1106.3小時,無霜期266—300天左右,年降水量1100mm左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濕潤區。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以磷、煤、鐵等為主,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等為主,經濟作物有辣椒、蔬菜、烤菸、中藥材等。

人口民族

根據2017年9月的數據,全鎮共15182戶56089人,絕大多數為漢族,是漢族人口聚居區,散居有苗族、布依族、仡佬族、侗族等少數民族。

經濟

發展規劃

甕安經濟開發區位於甕安縣城北面,開發區建設涉及到銀盞鎮下轄的至少五個村(社區),規劃範圍包括銀盞—羊子坪—木老坪片區和縣城西面的青坑片區,規劃面積35.04平方公里,總體分為磷化工工業聚集區和輕工業聚集區兩個部分。其中磷化工工業聚集區規劃面積約28.5平方公里,輕工業聚集區規劃面積約6.54平方公里。在工業園區規劃範圍內的入駐企業或項目享受國家和省、州、縣有關招商引資和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甕安經濟開發區的建設無異於為銀盞鎮的經濟發展插上了一雙騰飛的翅膀。

化工

甕安磷化工工業聚集區分為銀盞—羊子坪—木老坪片區和青坑片區。銀盞—羊子坪—木老坪片區是工業園區的主體,面積25.1平方公里,距縣城約3公里。該片區位於銀盞鎮(原銀盞鄉)、猴場鎮(原草塘鎮)和木老坪鄉的交匯地帶,包括飛練村、猴場村、大寨坪村、迎賓村、木老坪村、天堂村、印山村的部分村民組,是沿甕安河中下游長約9公里、寬約3至5公里的較為寬闊的淺丘陵及河壩地帶;青坑片區面積3.4平方公里,距縣城約4公里。該片區位於雍陽鎮西面,包括仙橋村的岩下等8個村民組,是甕安縣原有的黃磷及鐵合金、焦炭等粗放型工業區域。

輕工

一、甕安輕工業聚集區面積6.54平方公里,距縣城約3公里,位於縣城北面,包括銀盞鄉穿洞村、太平村,以及猴場鎮新華村的部分區域,為南北長約3公里、東西寬約2至3公里的長方形地帶。
二、根據規劃需要,規劃範圍還涉及工業聚集區周邊的雍陽鎮、玉華鄉等部分區域。

旅遊資源

穿洞河瀑布位於甕安縣城北銀盞鎮,此處河寬50餘米,河床落差10餘米,河水陡然跌落,形成一寬大的水簾,更奇特的是,水簾後有一橫洞,高3至4米,寬2至3米,行人可挑柴草 從洞中過,是一條天然水底通道。橫洞與瀑布之間有三個巨窗般的開口,站在洞口觀“簾”,水簾時分時合,時薄時厚,非常別致。

著名人物

文瑄(生卒年月不祥),字縝山,號印川,清代甕安草塘對門場(現屬銀盞鎮)人。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舉人,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進士。
官四川中江知縣。年七十仍徒步漫遊全國,遍訪名師好友。晚年居家仍不避風雪,縱情歌嘯。文瑄工詩賦,其精品沉雄簡峭,文工駢驪,詩近五代,有《印川詩集》。
文瑄敏慧絕人,每讀書,手彈琴箏,耳口與人聽對,而卷終,目再過,即成誦,無遺漏。人們稱他為五官並用。
文瑄善書法,他的作品齊逸生動,自成一家。現存有石刻“五雲山碑”於福泉牛場。
文瑄由於自負其才,十分孤傲,在官場上受到排擠,但其書法文章流傳甚廣。文瑄死後葬於甕安草塘對門場(原文家壩),現墳塋碑刻尚存。

地圖信息

地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甕安縣二零五省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