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州

鈞州,地名,別稱為夏台。指的是陽翟(今禹州市)有鈞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鈞州
  • 時間:金世宗大定二十四年(1184)
  • 原名:陽翟(今禹州市)有鈞台
  • 別稱:夏台
名字由來,蒙金之戰,

名字由來

鈞州:金世宗大定二十四年(1184),因陽翟(今禹州市)有鈞台,所以改稱鈞州。
鈞台也叫夏台,原在禹州城南,距城十里。《水經注》載,在三峰山東南 ,大陵之西,陵上有“啟筮亭,啟享神於大陵之上,即鈞台也”。有隅水東南 流,經陵下,積為坡,坡方十里,稱鈞台坡。一說,鈞台在“潁川城郭之陰” ,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舉行“開國大典”和“國宴”的地方,也是夏桀囚禁商 湯的地方。
明洪武年間,因禹州有“鈞台”故,改陽翟為鈞州。明萬曆三年(公元 1575年),避避神宗朱翊鈞的“鈞”字,改鈞州為禹州

蒙金之戰

蒙古消滅金國的主力,雙方主力會戰。
鈞州三峰山(今河南禹縣西南),適遇大雪,金軍披甲冑僵立雪中,槍槊結凍如椽。蒙古軍則利用時機充分休息,然後全線進擊,金軍被蒙古軍包圍在三峰山,損失慘重。最後,蒙古軍讓開一條通鈞州之路,縱金軍出走,乘勢夾擊,金軍全軍覆沒。移剌蒲阿北走,至望京橋,被蒙古軍俘獲。完顏合達領數百騎敗入鈞州。蒙古軍進破鈞州,斬完顏合達。這次戰役使金朝盡失精銳部隊,金朝滅亡遂成定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