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灣

金州灣在大連市金州城區西2公里渤海海域,並因此得名。海域寬闊呈橢圓形,南北長28公里,寬約15公里。岸線北自金州區大魏家街道蕎麥山、葫蘆套一帶,南至甘井子區黃龍尾咀,長約74公里,面積約7453平方公里,是大連地區渤海沿岸最大的海灣。東部水深3~5米,西部水深5~9米。底質西部為細沙,中部為沙,距岸2.7公里至岸邊為泥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州灣
  • 外文名:Jinzhou Bay
  • 地點:大連市金州鎮西2公里渤海海域
  • 南北長:28公里
  • :15公里
金州灣,大連金州灣現代服務業發展區,園區簡介,區位優勢,基礎設施,投資導向,大連金州灣大橋,

金州灣

范家坨子島西北側有礁石,東側有沙咀向東延伸。海灣底質較差,無屏障,西北風易起浪拖錨,小艇可在鹿島與范家坨子島之間錨泊避北及東北風,海灣南部可避南風。大拉樹房至島巢崖及西側一段海岸均有岩石陡岸,海灣漲潮流向東,流速0.8節;落潮流向西,流速2節;西部漲潮流向東偏南,落潮流向西偏南,流速約為1節。
更新世末至中更新世,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金州以西被海水淹沒,形成金州灣。岩性為下古生代石灰岩。由灰岩組成的渾圓低丘徐徐伸入渤海,構成寬線的海灣。風浪較弱,近岸淤淺,阻礙波浪的傳播,可溶性碳酸鹽發育。現代海蝕地形不十分發育,但毗連形發育較好,呈海漫灘形態或背迭海灘形態。海灘多細沙、淤泥和粘土。海灘與階地相連,形成浩闊的鹽田和大面積灘涂,盛產貝類。
古時曾為金州與京津等地通泊良港。金州南山崛起於金州灣與大連灣之間,兩灣相距5公里,稱“金州地峽”,為交通咽喉。遼代建哈斯罕關扼宋,今存遺址。清代龍王廟建在臨海峭崖之上,典雅古樸,“龍島歸帆”即指此,屬古金州八景之一。灣西建有大連第三職工療養院。瀋大高速公路哈大高速鐵路沿海灣通過。

大連金州灣現代服務業發展區

園區簡介

大連金州灣現代服務業發展區位於大連金州灣畔,是大連的濱海新區,也是遼寧省政府批准的“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的重要支持區域。區域規劃控制面積75平方公里,一期開發面積34.19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0公里,有天然海灣10處,近海島嶼8座。目前已入住大型現代服務業綜合開發項目6個,計畫總投資570億元。

區位優勢

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35公里,距大連港40公里,距大窯灣港27公里,距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20公里,距金石灘國家旅遊度假區30公里,距大連主市區40公里。

基礎設施

實現基礎設施總投資3.8億元,新建濱海路26公里,大型斜拉鎖橋樑一座,鋪設直徑300毫米輸水管線7.5公里,遷移改造10公里輸電線路工程。貫穿度假區全境的渤海濱海路作為遼寧省“五點一線”的重要組成部分,金州段一期工程14.4公里已全線通車。

投資導向

按照“大旅遊理念,新城市坐標”的規劃定位,金州灣沿岸將成為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海岸型濱海新市區和濱海旅遊度假勝地。集中發展旅遊地產、商業地產、商務地產和大型旅遊產業等現代服務業項目。
金州灣現代服務業發展區地處渤海金州灣東岸,規劃範圍北至金州區七頂山街道後海村北海岸,南至金州區與甘井子區交界處,西至金州灣岸線,東至園區規劃界線,轄區內海岸線長50公里,有天然海灣10處,近海島嶼8座。依據新一輪的《大連城市發展規劃》,這裡的規劃定位是: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化“海岸型”生態新區和濱海旅遊度假重點發展區。在區域功能上分為休閒度假、37海濱商住、總部經濟、生態觀光、教育培訓、風情文化、會議論壇、體育運動等八大功能板塊。

大連金州灣大橋

大連金州灣大橋位於大連市金州區濱海路中段的後石村西海岸,全橋長900米,橋寬15.5米至18.4米,為雙向兩車道。大橋主體設計為獨塔雙索麵混凝土斜拉橋,共有13組斜拉索,主塔高度72.3米,是目前大連最大的斜拉索橋樑。
金州灣金州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