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兵汶川

重兵汶川

本書猶如一部生動可感的“紙上紀錄片”,讓我們聽到營救現場的緊急吶喊,聞到戰士身上的迷彩汗味,看到一個民族面對巨災的心靈激盪。

大地顫抖,災難天降,生命處於危機中,祖國處於危機中。十餘萬救災大軍聞令而動,雷霆出擊。在城市,在廢墟,在山鄉,在密林,人民子弟兵衝鋒在前,搶挑重擔,頑強拼搏,不畏艱險,以感天動地的英雄氣概,譜寫出一曲曲解民於倒懸的熱血壯歌。成都軍區的作家們也和士兵一樣在第一時間沖向戰場採訪並進行寫作。

基本介紹

  • 書名:重兵汶川
  • 作者:裘山山
  • ISBN:9787220076213
  • 類別: 歷史.地理 -> 歷史 -> 傳記
  • 頁數:248頁
  • 定價: ¥32 元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06-01 第1版
  • 開本:16開
目錄,後記,

目錄

開篇 人民的生命高於一切
第一章 第一時間:雷霆進發
第二章 決戰在震中
第三章 師長,虎、虎、虎
第四章 “紅軍師”率先挺進
第五章 “烏蒙鐵軍”顯神威
第六章 最艱難的13個
第七章 金戈鐵馬千里馳援
第八章 預備役官兵緊急出動
第九章 生命大營救
第十章 托起明天的太陽
第十一章 軍人有大愛
第十二章 “黑鷹”,緊急升空
後記

後記

2008年5月12日,注定成為我們每個人一生中最難忘懷的日子。我清楚地記得那天是周一,我們編輯部的編前會依然充滿了快樂祥和的氛圍,第三期已經付印,大家開始討論第四期的稿子,確定了第四期為女作者專號。接下來,因為其中一位同志要過生日,大家又商量起晚上的聚餐地點,開心說笑,一切都顯得平凡而又美好。
14點28分,山搖地動,山河破碎,將一切的一切改變!
當編輯部全體同仁從驚慌中鎮靜下來時,立刻意識到,大地震就發生在西南戰區內,我區官兵必衝鋒在前,我們作為這支隊伍中的一員,決不可能置身度外。編輯部立即開會,要求大家作好準備隨時出發,救災部隊開進到哪裡,我們就跟進到哪裡,用我們的筆,用我們的鏡頭,記錄下這歷史的時刻,記錄下全體官兵那可歌可泣的每一幕。
5月14日上午,主編裘山山率創作員熊家海、王龍出發,前往都江堰、映秀;5月15日上午,副主編張甲利率創作員王棵、王甜出發,前往什邡、彭州;與此同時,創作員張泗琪前往鳳凰山陸航團和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
編輯部全體出動!
從5月14日到6月2日,20天的時間裡,編輯部同志的足跡踏遍了災區,都江堰,什邡,崇州,綿陽,綿竹,安縣,北川,平武,汶川,映秀,鳳凰山……走訪了五大任務區的救災部隊。大家一邊採訪,一邊寫稿,一邊發稿。以從未有過的速度和效率,自5月22日起,就陸續在《解放軍報》、《光明日報》、《文匯報》、《文學報》、《南方日報》、《新華日報》、《杭州日報》、《桂林日報》以及《戰旗報》等報刊上,發表通訊、報導、報告文學等10餘篇。
與此同時,開始聯合撰寫長篇報告文學。政治部首長,宣傳部領導對此書的寫作非常重視,多次作指示,激勵大家,一定要儘快盡好地寫出一本反映我區官兵在救災這場大戰中的精神風貌的報告文學。我們感到責任重大,我們更感到責無旁貸。
在20多天艱苦奮戰的日子裡,每一個同志都投入沒日沒夜的採訪和寫作中。無論多么艱辛多么危險,一看到災區人民的悲慘境遇,一看到我們戰士的英勇頑強,所有的一切都煙消雲散了。由於奔波勞累,由於連續熬夜,有的同志生病住院了,有的同志途中負傷了,有的同志靠吃藥仍在堅持,有的同志丟下了年幼的孩子,無一退縮,全都奮力拚搏,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採訪和寫作任務。同志們說:是一線的救災官兵鼓舞著我們,激勵著我們,我們和勇敢者在一起,沒有理由退縮。
現在,這本由我們集體合作寫就的長篇報告文學就要問世了,我們卻感到忐忑不安,雖然已盡了全力,可畢竟時間太短,水平有限,還是存在著許許多多的遺憾。比如,救災後期所做的大量工作未能詳盡寫入,像進村人戶、決戰唐家山等,成為遺憾;還比如,許多救災部隊尚未採訪到,尚未寫入,這中間包括我們的後勤保障等;有些部隊雖然寫到了,但不夠全面深入,掛一漏萬;又比如,有些數字和細節還不夠準確,未能一一核實,等等,等等。我們因此不安,因此歉疚,因此懇切希望所有參與抗震救災的官兵們諒解包涵。在此,我們也要感謝在百忙中為我們提供採訪方便的各部隊,感謝為我們提供各種文字資料和圖片的一線通訊員、記者們。
我們捧出此書,只有一個心愿,就是向你們,向奔赴災區英勇奮戰,為了人民的利益不怕犧牲連續作戰的全體抗震救災官兵,表示深深的崇高的敬意!敬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