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先

鄭振先

鄭振先(公元1572——1628),字太初,號彖齋,常州府武進縣橫林鎮人(今常州市武進區)。明朝政治人物,曾任嘉興縣令,禮部主事。死後入祀武進鄉賢祠。

基本介紹

  • 本名:鄭振先
  • 別稱:靜隱先生
  • 字號:字太初,號彖齋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常州府武進縣
  • 出生時間:明代 隆慶六年
  • 去世時間:明代 崇禎元年
  • 主要作品:直發古今第一權奸疏
  • 主要成就:任嘉興縣令政績卓著
  • 歷史遺蹟:創建仁文書院,舍宅為太初庵
人物介紹,在嘉興的政績,4.舍宅為庵,5.參考資料,

人物介紹

鄭振先,字太初,號彖齋,明代政治人物。生於明隆慶六年,卒於崇禎元年。
萬曆二十三年成進士,任嘉興縣令七年,升任工部主事,轉任兵部、禮部主事。萬曆三十六年上《直發古今第一權奸疏》,指斥當朝首輔朱賡為第一權奸,被降六級為四川永寧宣撫司經歷。三十九年京察時被免官,從此鄉居至去世。
鄭振先妻吳氏,翰林院檢討吳可行(吳中行之兄)之女。弟鄭振光萬曆三十八年進士,任許州知州,死於任所。子鄭鄤天啟二年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崇禎八年被首輔溫體仁誣陷“惑父披剃、迫父杖母”而下獄,十二年被處極刑蒙冤而死。

在嘉興的政績

鄭振先二十六歲起任嘉興縣令七年,這是其政治生涯中的輝煌時期,《嘉興縣誌》“宦績”條目有如下記載:
“鄭振先,字太初,武進人,萬曆進士。宰嘉興年甚少,馭下嚴,胥徒市儈惴惴守功令。經理賦法,酌北運之宜,條上四款。一曰議改派,二曰議抵給,三曰議供應,四曰議捐解,無不曲中事款,民困以蘇。建常平二倉以供存捄。時有豪民匿賦者,廉得其實,戍其人而沒其田,以實倉贍學。會大祲,駕小舫,歷村落,問民疾苦,發滯谷萬斛,民得更生。更設仁文書院,置義田,以興起斯文為己任。”
3.對《直發古今第一權奸疏》的不同看法
上《直發古今第一權奸疏》是鄭振先政治生涯的轉折點,先是被貶謫,隨後遭罷官,從此鄉居至死。
歷來對於這份奏疏有不同看法。
鄭振先自己認為這是為國建言的義舉,他在奏疏中寫道:“亂賊人人可誅,不必言官也,且方今懷忠抱義之人,臣得為之前茅。”
萬曆皇帝斥責鄭振先“捏無影之事,污衊輔臣,傾害忠良,以自固位榮身”。
鄭振先的摯友崑山人顧天埈在《鄭母董宜人傳》里寫道:“太初之疏,近代未有之昌言;太初之黜,近代未有之異事;則太初者,近代未有之烈丈夫也。”
東林首領顧憲成則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說,鄭太初之疏是給當權者的“頂門一針”,我輩在山野間又多了一個畏友,“誠可喜耳”。其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而另一屬於東林的人士、後來的首輔葉向高記述鄭振先上疏之事,說的內容頗多頗複雜,人員涉及到胡應台、胡嘉棟、熊廷弼等給事中和御史,他們都是言官,暗中商量參與其事,讓鄭振先做首發,其他人跟進。葉向高還說到和鄭振先友好的“詞林”(指在翰林院任職的官員),“有越資超轉、旦夕望大拜”。因此現代有人以為是鄭振先個人希望“旦夕望大拜”,這是對史料的誤讀。

4.舍宅為庵

對於鄭振先個人來說,舍宅為庵是他一生中的一件大事。
鄭振先原籍武進橫林,到北京擔任工部主事期間,在常州郡城購買了房產。因“嘗價甚艱”,鄰居楊氏謀得此屋,他不願相讓,產生“效王右軍舍宅為寺”的念頭。
京察被罷官以後,鄭振先在佛教中尋找寄託,“修居士靜業,不入公府,不見貴游,不冠帶,不赴親戚宴會,曠然如與世隔絕”。
天啟六年丙寅,鄭振先實現了他舍宅為庵的願望。後人以他的字命名該庵為“太初庵”。《光緒武進陽湖縣誌》“寺觀”欄目有記載:“太初庵 在祠山廟西 明天啟間建”。

5.參考資料

《光緒嘉興縣誌》
《光緒武進陽湖縣誌》
鄭振先:《直發古今第一權奸疏》(見吳亮:《萬曆疏鈔》)
顧天埈:《鄭母董宜人傳》(見《顧太史文集》)
顧憲成:《涇皋藏稿》卷四之“與丁儀部長孺”
葉向高:《籧編》卷二
鄭鄤:《亡考彖齋府君行狀》
鄭鄤:《天山自敘年譜》(見《峚陽草堂文集》卷十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