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龍翔

鄧龍翔

鄧龍翔(1913—1979),少將,江西廬陵(今吉安)縣永陽鎮鄧家窪下邊村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一軍團排長、保衛局科員。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長征和直羅鎮戰役。1939年後,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大隊組織股股長、團政委,膠東軍區分區政治部主任、分區司令員,華東軍區旅長兼政委。參加了平型關戰役、膠東保衛戰和解放長山列島。建國後,任師長、海軍水警區司令員。1958年畢業於海軍軍事學院。後歷任海軍基地、海軍艦隊副司令員。是中共九大、十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龍翔
  • 出生地:江西廬陵(今吉安)
  • 職業:軍人
  • 主要成就:參加了平型關戰役、膠東保衛戰和解放長山列島。
  • 軍銜:少將
個人履歷,傳奇經歷,

個人履歷

一九二九年二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贛西南總指揮部(後改為二十軍、三軍)當通訊員、宣傳員、文書。
鄧龍翔(照片2)鄧龍翔(照片2)
一九三一年七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一九三二年七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第二師四團排長、指導員、保衛幹事等職,參加了一至五次反“圍剿”。1934年,參加了長征。到達陝北後,在十八集團軍一一五師組織部任組織科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連政治指導員,蘇魯豫支隊第四大隊政治處組織股股長。
1937年,參加了震驚中外的平型關大戰。
1938年12月,他跟隨羅榮桓率領的東進部隊,東渡黃河,挺進山東,任教導五旅十三團政委。以後,率部進軍中原,在取得架子山戰役勝利後又回到山東。
1941年秋進華東黨校學習,結業後被分配到膠東軍區,先後任警備團政治處主任、西海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多次率領部隊參加殲滅國民黨投降派王毓民張景月、閻可卿、李得元所部,拔掉日偽軍據點多處。解放戰爭時期,
1946年2月,調任膠東軍區東海軍分區副司令員,率部參加解放膠濟鐵路沿線國民黨軍隊所占領的寒亭、塔爾埠等戰鬥。
1947年2月,調任北海軍分區司令員兼煙臺警備司令。同年秋,國民黨反動派對膠東實行重點進攻時,率領部隊參加了煙臺保衛戰和海陽保衛戰。
1948年8月,參加了解放煙臺的戰鬥。
1949年2月,回到膠東,任華東軍區警備四旅旅長兼政治委員, 以後警備四旅改為100師,他任師長。1949年參加了解放青島長山列島戰役。
1962年鄧龍翔(中)在青島三號碼頭上致詞1962年鄧龍翔(中)在青島三號碼頭上致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任旅長兼青島警備副司令員。同年9月,任濟南警備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九十七師師長師長。
1952年2月,任海軍長山水警區司令員,1954年4月,到南京高等軍事學院海軍系學習。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得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
1957年5月,任海軍青島基地副司令員。
1960年8月,任北海艦隊副司令員。
1969年和1973年,他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和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1975年8月,調任南海艦隊副司令員(因病未到職) 。“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迫害。
1979年5月6日在北京病逝。

傳奇經歷

從挑腳夫到少將
幼年時肩挑扁擔從江西徒步去湖南賣木炭、16歲參軍經歷兩萬五千里長征、親歷平型關大捷、為建設中國第一代海軍足跡踏遍南北沿海城市……通過鄧琦的講述,我們了解到了鄧龍翔從挑腳夫成長為少將的奮鬥歷程。
鄧龍翔是江西吉安縣人 ,1913年2月,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鄧琦告訴記者,“父親小的時候,爺爺除了辛苦種田,還要在農閒時挑腳做苦力,即使這樣操勞,仍然解決不了全家人的溫飽問題,一家人過著饑寒交迫的苦日子。”為此,當年鄧龍翔曾多次挑著木炭,從江西吉安一直走到湖南去售賣,以養家餬口。“從江西徒步挑著木炭到湖南,那相當於翻了一座井岡山。這個經歷雖然辛苦,父親卻練就了一雙‘鐵腳板’。”說到這裡,鄧琦笑著說,“父親的鐵腳板可了不得,建國後他和秘書曾一起爬八達嶺,父親的腳力仍然很厲害,他的秘書雖然人高馬大,卻被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父親16歲就參軍了,後來親歷了古今中外從來沒有過的偉大壯舉——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鄧琦告訴記者,因為父親生前工作繁忙,她這個做女兒的對父親了解不多,倒是後來從父親的老戰友、老部下那裡,陸陸續續收集到關於父親當年長征的各種資料。
從1929年參軍直到建國,鄧龍翔將軍參加了數百場大大小小的戰鬥,身經百戰最終成就了“硬骨頭”將軍的美名。
“父親因為讀過書,所以剛參軍時乾的就是文員,寫標語、做宣傳,後來,他們部隊的一位司令員因為胳膊斷了,不適合繼續騎馬打仗,我父親就開始轉型指揮作戰,因為有文化、懂兵法,打起仗來很有想法、能堅持,接二連三打勝仗。建國後,父親被正式授予少將軍銜。”對於父親的“硬骨頭”精神,鄧琦驕傲地說,徐向前元帥對父親也讚賞有加,曾親口夸父親是“不怕死的硬骨頭”。
巧用孫子兵法奇襲沙子口
1949年2月,鄧龍翔任華東警備四旅旅長,一上任,正趕上膠東軍區要組建“攻青”部隊,為此鄧旅長主動請纓,要求率兵參與青島解放戰役,殲滅敵人,保全這座有著“東方瑞士”美譽的濱海城市。憑著多年積累的作戰智慧和不畏艱險的膽識,鄧龍翔率領警備四旅幹部戰士先後取得了鐵騎山、馴虎山、沙子口等戰鬥的勝利,為順利解放青島立下了赫赫戰功。
主動請纓:率警備四旅參戰“殲敵保青”
“參與青島解放戰役,是鄧旅長主動要求的。”曾跟隨警備四旅採訪的老戰地記者傅正友回憶說,1949年,膠東軍區奉命組建“攻青”部隊時,鄧旅長恰好剛剛上任,於是他就在軍區首長那裡主動請纓,要率警備四旅在複雜的形勢下,“殲滅敵人,保全城市”。而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在青島的駐軍是11綏遠區劉安祺部 ,轄有陸軍兩個軍,以及海軍、空軍等。傅老介紹說,“敵人自恃兵力較多,且有美軍第七艦隊的保護、美式裝備的優越和多年經營的堅固防禦工事,妄想‘長期盤踞,避免就殲’,迫不得已就‘破壞城市,撤離青島’。像鄧旅長這樣主動要求上戰場的不多,這也從一個側面展現出他的人格魅力。”
傅老當時作為隨軍記者,幾乎是全程跟著警備四旅打下來的,因此,他對鄧龍翔旅長當年指揮戰鬥的情形歷歷在目。傅老感慨地說,“在他機智、頑強的指揮下,警備四旅強取靈山,堅守馴虎山,席捲林戈莊,勇奪窩洛子、四舍山,還歷經9次拉鋸戰拿下鐵騎山,可以說,鄧旅長是智勇雙全的將才。”
義憤填膺:“有我老鄧在,就有我們的鐵騎山”
據傅正友回憶,1949年5月,鄧龍翔率領警備四旅投入到解放青島戰役的東線作戰。當時的鐵騎山是敵青島駐軍11綏遠區劉安祺部東線防禦體系的重要據點。守敵對山下村落的人民民眾,實施了慘無人道的掠奪和屠殺,百姓種的糧食還在田地里就被敵人搶去,家中財物幾乎被洗劫一空。鄧旅長手持當時的民情調查 ,義憤填膺,在電話中向所屬十團下了“死命令”:“為解放青島人民,為了解放全中國,要堅決拿下鐵騎山。”
鐵騎山戰鬥是解放青島戰役中最慘烈的戰鬥之一。1949年5月28日,傅正友在鐵騎山陣地上,見到了正在指揮作戰的鄧旅長,那時,陣地上警備四旅十團近百名戰士已犧牲,與敵殘酷“拉鋸”爭奪陣地的戰鬥仍在進行。“拉鋸戰非常消耗人,我在炮團陣地前看到鄧旅長時,發現他臉上失去了光澤,渾身上下沾了很多泥土,連續的不眠之夜熬紅了眼睛……”傅老回憶說,當時鄧旅長放下瞭望遠鏡,在手上用力一砸,斬釘截鐵地回答:“有我老鄧在,就有我們的鐵騎山!”
隨後,鄧龍翔重新指揮炮團校正方位,測準距離,對準目標,將一顆顆炮彈射入山頭上的敵人碉堡中,鋼筋混凝土澆築的敵工事應聲而毀,震懾了敵軍以每人120個銀元為釣餌組成的敢死隊。“同時,重新指揮十團調整戰鬥部署,重組兵力乘勢殺敵,終於奪回了鐵騎山。”
機智過人:運用孫子兵法聚殲敵人
提到解放青島,就不得不提當年我軍悄攀天險嶗山、兵降沙子口的壯舉,而這一出奇制敵的計策就是鄧龍翔旅長想出來的。據鄧龍翔的女兒鄧琦介紹,“當年部隊上帶兵打仗的幹部里,文化水平高的沒幾個,而我父親因為年輕時讀過幾年書,又喜歡學習,所以肚子裡的墨水比較多,對兵書非常熟悉。在沙子口一戰中,我父親就用上了《 孫子兵法》。”
當時,大批敵軍要向青島市里潰逃時,鄧旅長考慮到,既要殲滅敵人主力,又要保護好青島這座美麗的濱海城市,因此放棄了“趕鴨子”式的追擊,而是採取了“擊敵蛇腰”的戰術,計畫悄攀天險嶗山、奇襲重鎮沙子口,引敵“首尾互應”以達到聚殲的目的,隨後,再以大隊人馬直逼青島市。6月2日凌晨3時,悄攀嶗山成功的鄧龍翔率領警備四旅十一團,連夜占領了青島以東約20公里的沙子口鎮,切斷了敵軍從東部海上逃竄之路,隨後率領部隊向青島挺進,由於青島外圍守敵均被攻占,市內敵人無心反抗,倉皇逃竄。“敵軍首領劉安祺臨走前本打算下令破壞城市,因此在青島港安放了大量炸藥,可因為父親用兵神速,敵人沒來得及引爆便紛紛從海上逃走了。”
1949年6月2日中午12時,青島正式解放,市民敞開大門迎接解放軍,青島這個被世人稱為“東方瑞士”的美麗城市完好無損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