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口鎮

遠口鎮

遠口鎮,隸屬於貴州省天柱縣,位於天柱縣城東南面,距縣城27公里。全鎮轄2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88個村民小組,6188戶,總人口28032人,其中苗、侗族占98%以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遠口鎮
  • 外文名稱:yuankouzhen
  • 地理位置:天柱縣城東南面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
  • 占地面積:136.8平方公里
  • 著名景點:吳家家祠、羅漢坡公園、七眼井、烏陽洞
  • 總人口:28032個
地區簡介,歷史文化,自然資源,古代遺址,特色城鎮,

地區簡介

天柱縣遠口鎮歷史悠久,清水江歷史文化厚重,處於黔東南精品旅遊線上“清水江北侗民族文化走廊”的中心,是一顆西連黎平錦屏、北出銅仁鳳凰的全國重點打造的旅遊線路上的璀璨明珠,是黔東南州重點建設的二十個特色小城鎮之一,正在申報列入省級特色小城鎮。
全鎮總面積136.8平方公里,與湖南省會同縣廣坪鎮、炮團鄉及本縣地湖鄉、竹林鄉、坌處鎮、社學鄉接壤。天會、天靖、天錦公路在此交匯,是黔東南通往兩湖兩廣的重要出口,清水江自西向東從鎮中心穿過。清水江最大的碼頭建於此,水陸交通十分便利。現已發展成為以商業貿易、飲食娛樂、交通運輸為特色的商貿重鎮。隨著天柱電站的建設,融“橋城”、“山城”、“水城”、“綠城”、“遊樂城”為一體的嶄新遠口將矗立在湘黔邊界。

歷史文化

遠口鎮是一個千年古鎮,古老的清水江穿鎮而過,勤勞勇敢的酸湯苗人民世居於此,在陸路受限的古時候,這裡的苗族人民就憑著“苗杉”、“桐油”、“茶油”等地方特產順著清水江與外面的世界交流,漢族人民與土著苗族人民和睦相處,早已相互融為一體,逐漸形成了沅江水系獨特的“酸湯苗”,“酸湯話”是“酸湯苗”人民用來交流的語言,經過800多年來的民族滲透融合,使中原文化與苗鄉文化實現了完美的大結合。
遠口鎮盛產苗杉、桐油、茶油毛竹,發豆腐是遠口美名遠播的傳統佳肴,得緣於這裡富含獨特礦物質的山泉水精製而成。“豆腐全席”及“清江兩姊妹”是遠口人民接待貴客的桌上美味。九月粑、細酸菜、灰辣子等都是遠口有名的特色小吃。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和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素有“林木杉鄉”的美稱。林木面積5710畝,活立木儲量45000立方米,森林覆蓋面積達到75%;南竹面積1442畝;桐油年產量30噸;茶油年產量50噸;特產發豆腐(水皮子)年銷售量達20噸;還有活蹦亂跳、味美鮮嫩的清水江魚,是接待貴賓的佳肴。
勤勞、善良、勇敢、智慧的遠口人民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創造了歷史的豐碑,取得了卓越的成績。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554萬元,糧食生產總量達7318噸,人均純收入達1326元,農村經濟得到長足健康的發展,為擺脫貧困,走向小康邁出堅實的一步。
大力實施小城鎮開發帶動戰略,小城鎮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修成一條長1200米,投資45萬元的遠口鎮街道改造硬化項目;修建了廣萬、遠客兩條村級公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吳氏總祠”得到了維修;遠口計生優質服務站改建,已成為全鎮的亮點和全縣的樣板;夏寨、會田、黃田、廣溪、萬一5個村人飲工程的實施;投資5萬元開通中央電視台音樂、體育、電影、電視劇頻道,60%的村民看上了閉路電視;固定電話裝機突破1600門,實現電話村村通。獲全國一級甲等殊榮的遠口中心衛生院及“二門診”的竣工投入使用,為遠口的醫療保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遠口中學、遠口國小、遠口中心幼稚園為遠口的美好明天輸送著一批又一批國家棟樑。

古代遺址

月山背遺址位於遠口鎮鸕鶿村月山背組,文化層堆積厚達2.2米。考古人員在現代堆積層、灰褐色砂土層和灰色砂土層等四個文化層內,採集到打制石片、石器和陶片近百件。石製品均用礫石打制,以石片居多,器形有砍砸器和刮削器。陶片鬆脆細碎。鸕鶿遺址位於遠口鎮鸕鶿中學附近,面積約1000平方米,與月山背遺址隔江相望。考古人員在田坎斷面上採集到夾砂褐陶片和打制石片。陶片有黃褐色和黑褐色兩種,夾粗砂、火候偏低,質地鬆脆。石器第二步加工略顯草率。新市遺址位於遠口鎮新市村回龍庵附近,面積約8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陶片和石器。

特色城鎮

白市水電站及特色小城鎮的建設,給遠口帶了絕世難遇的機會,2013年3月底老集鎮及沿江10個村寨2543戶12102人實行了整體搬遷,有利於打造北侗徽派風貌建設進行整體包裝。白市水電站已實現下閘蓄水發電,電站庫區形成了寬廣而美麗的湖泊,其中還有12個等待開發的孤島,與庫區兩岸、湖泊、五府會館、吳氏總祠、延陵書院等形成了得天獨厚的精品旅遊資源。
遠口鎮是全省最具發展潛力的移民安置型、綠色產業型、旅遊景觀型特色小城鎮。新遠口有極為優良的與周邊風景區對接、順接的區位優勢。遠口是個依山傍水、山青水秀的古鎮邊城,以著名的清江魚和發豆腐(清江兩姊妹)為品牌的飲食文化及“吳氏總祠”為代表的北侗文化標誌性建築,為遠口將來的社會經濟發展,尤其是旅遊業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契機,上連三門塘國家級民族文化村寨、龍大道故居、錦屏縣城和隆里古城,下連白市、瓮洞等黔東重要關隘,北接天柱,東出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會同故居,路程均在半小時左右,十分方便快捷,遠口可以作為旅遊的中心城鎮來發展,實現吃、住、購、游、玩一條線。
2013年下半年規劃完成《遠口鎮總體規劃(2012—2030)》、《遠口鎮鎮區遷建修建性詳細規劃》、《遠口鎮遷建集鎮風貌規劃設計》、《遠口鎮排水專項規劃》包括污水和雨水)。2030年規劃城鎮為30000人,新遠口正按《遠口鎮鎮區遷建修建性詳細規劃》進行復建,已安置人口為10000人,分為南北兩個區域,與新市村集中安置點及遠洞羅漢坡移民新村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水鄉畫卷。商貿及居民生活區主要集中在南區,北區主要為行政區,北區沿公路兩側呈帶狀分布,南區沿江呈長方形塊狀分布,人均用地面積60多平方米,整個集鎮由三條主幹道和九條次幹道構成三橫九縱的路網體系。為避免重複建設,縣政府專門成立了遠口特色小城鎮建設辦公室,從各部門抽調精幹技術力量支持遠口特色小城鎮建設,投入4000餘萬元打造的灰牆、青瓦、馬頭面、花格窗等北侗徽派風貌元素建設已初步成型,為傾力建設“黔東重鎮、清江明珠”、美麗鄉村、北侗風情旅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截止2013年12月底,中學、國小、新華書店、司法所、派出所、國土所、人民法庭、森林公安、第一期廉租房等單位用房已建成;天柱縣第三人民醫院(鎮衛生院)、糧食大樓、供銷大樓、農業銀行、信用聯社、敬老院、吳氏總祠等基本建設完成;行政綜合樓、農貿市場、生豬市場、人民廣場、垃圾填埋場、客貨運碼頭等正在啟動;羅漢坡公園、安架特色產業園區及遠洞新農村建設都在申請立項中。集鎮南區、北區、清水江大橋及新市都安裝了太陽能節能燈;給排水及污水管網建設已近尾聲。城鎮市政設施進一步完善,功能布局更為科學合理。
未來的遠口,碧波蕩漾,風光旖旎,婀娜而柔美,嫻靜而秀麗,島上桃花盛開,兩岸修竹含羞,金桂八月飄香,湖中遊船如梭,龍舟賽場鑼鼓喧天,人民生活幸福,安居樂業,率先進入小康社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