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自動化

軍事自動化

自動化技術在現代軍事領域中的套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引起了各國軍隊的重要變革。在這一過程中自動化技術始終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動化學科中的現代控制論、信息處理、模式識別、仿真技術、人工智慧、機器人以及系統工程等,已逐步成為現代軍事技術的核心,並且正在向軍事領域中的各個方面滲透,深刻地改變著現代戰爭的格局。軍事上的自動化涉及的範圍很廣,當前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軍事自動化
  • 屬於:在現代軍事領域中的套用
  • 趨勢:向軍事領域中的各個方面滲透
  • 影響:深刻地改變著現代戰爭的格局
精確制導,自動化,仿真模擬,科學化,

精確制導

武器裝備的制導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德國首次將V-1和V-2飛彈用於轟擊英倫三島。但因那時技術水平低,各種制導裝置十分粗糙,性能差,命中率低。隨著自動控制理論的發展,現代控制理論、圖像識別技術、高速電子計算機、最優控制和自適應控制等的發展,使飛彈的制導系統發生質的飛躍。80年代以來,洲際彈道式飛彈的命中精度已由第一代的2770米提高到第四代的幾十米,飛航式飛彈的命中率更高,戰術巡航飛彈的命中精度達到幾米至十幾米,直接命中率達到80%以上。由於一枚精確制導的飛彈(或炮彈)可以擊毀價值超過本身成千上萬倍的軍事目標,因而精確制導技術已成為武器裝備現代化的必然發展趨勢。到80年代,精確制導技術正朝全導式多彈頭、毫米波制導、雷射制導、導航衛星定位、全程制導、複合制導、自適應控制、自學習控制等高級制導技術方向發展。

自動化

核武器、精確制導武器的出現,極大地增強了武器的殺傷破壞力,並且使作戰速度加快,作戰範圍擴展,戰鬥過程更為複雜多變,這使得傳統的指揮方法無法駕馭部隊。對此,必須從情報的收集、處理開始,直至通信傳輸,態勢顯示,事務處理,指揮控制等都實現自動化才能適應。而這些都必須以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為基礎,所以軍隊指揮自動化是指揮員及其司令部採用電子計算機與通信網路以及其他各種自動化設備,運用科學的方法,按照現代戰爭的特點與方式,實施對所屬部隊的有效指揮與控制。這是現代戰爭對作戰指揮提出的要求。美國全球作戰指揮系統將最高統帥的命令逐級下達到第一線作戰部隊,最快只需3~6分鐘,若越級向第一線部隊下達命令,可縮短為1~3分鐘。這種適時的指揮能夠適應現代戰爭突發多變的要求。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指揮自動化系統平均每個月要處理81.5萬條情報,即平均每分鐘處理20條情報。美國國防部的自動化通信系統每天大約要傳送20億字元的情報,並且保證字元傳送的差錯率小於,1千萬分之一。美國陸軍戰場後勤保障由於採用了自動化指揮系統使處理事務的效率提高了30倍以上,報表和往來文書減少85%,用於這方面的經費約減少41%。目前,軍隊指揮自動化正向採用最新的自動控制和信息技術的“全盤自動化”方向發展。

仿真模擬

軍事上的自動化的另一個重要領域是在計算機實驗條件下為評價戰略戰術,檢驗作戰計畫,考核後勤保障,訓練軍事人員等,提供作戰、訓練模擬技術。這實質是提供一個“作戰實驗室”。在模擬的可控作戰條件下進行作戰實驗,可以對有關兵力和武器裝備之間的複雜關係獲得定量的深刻了解。現代作戰模擬有許多分類,每一種類型都有一定的技術要求和套用場合。美國是套用作戰模擬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他們創立了多種作戰模型,比較著名的模型有:CARMONETTE系列模型,維克托系列模型,陸軍戰區兵力計畫模型(FORCEM),合成軍隊戰術訓練模擬系統 (COMBATSIM),海軍學院的“強化的海軍作戰模擬系統”(ENWGS),“討論式作戰模擬”(SEMINAR GAMES),空軍的“戰備指揮演習模擬系統”(CRES)以及多用途複合雷射交戰模擬系統 (MILFS)等等。80年代以來,美國陸軍已把套用作戰模擬系統作為部隊作戰訓練的基本手段之一。使用作戰模擬已成為訓練部隊,提高作戰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可以為指揮員制定戰略戰術計畫提供更精確的決策依據,提供更高級的預測能力,同時可大量節省經費和時間。
雷達電控系統雷達電控系統

科學化

自動化技術在現代軍事領域中的另一重要套用是軍事決策的科學化。主要任務是在戰略概念的評估,戰略力量的配置,兵力計畫的制定,國際危機與區域穩定性,裁軍談判與軍備控制,預測未來軍事衝突,國防經濟與科技潛力以及國防動員體制等方面,通過建立軍用資料庫、軍事模型、軍事專家系統等手段,來支持軍事指揮官做出更加科學的決策。例如:美國在制定核威懾戰略時,使用計算機仿真模型進行優選與預測,無需實戰演習即可以在短期內驗證戰略概念,獲取大量數據。再如:美國的維克托公司,曾就美國國防部如何在和平時期發展和維持威懾力量與戰時的實戰能力進行研究,根據戰略目標、部隊各種可能編成方案,根據各種可能資源條件,計算出不同的兵力結構指標與相應的採購計畫。他們建立了武器系統資料庫,敵人威脅資料庫,各種政策資料庫,據此建議美國國防部以戰略系統分析方法為核心制定長期(15年以上)的兵力配置與軍品採購計畫,並將計畫放在計算機內,以應付各種緊急情況。例如,美國用計算機仿真的方法預測兩個超級大國發生各種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以及應該採取的應急辦法。1982年,蘭德公司以“美國1983~1990年期間關於與蘇聯的潛在衝突的國家安全決策”為題目,用Mark Ⅱ戰略評估模型預測了南亞局部衝突升級的後果,通過模擬,評估了美國在核威懾失效情況下所採取的軍事戰略。美陸軍還用科學方法預測,從1991年至1995年世界上可能將發生衝突385次,而美國可能捲入195次。又如:軍備競賽和國際穩定性方面,也已有人建立示意性的巨觀數學模型,用以探討軍備競賽與國際關係對於世界戰略系統穩定性的影響。這方面有軍備競賽對策模型,軍備競賽微分對策模型,RICHAYDSON軍備競賽模型,用來描述軍備水平的增減率,考慮的因素包括:對方當前的軍備水平,在當前軍備水平上任何形式的增長所帶來的經濟壓力,以往的軍備政策,等等。此外,軍事上的自動化還有軍用機器人,武器裝備自動化,星球大戰計畫(SDI),軍事工業自動化以及後勤保障自動化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