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

踏是中國漢字,讀音為tà,筆順讀寫豎折橫豎橫豎橫豎折撇捺豎折橫橫。該字的基本字義”有用腳踩、親自到現場去等解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踏
  • 外文名:hoof step tread
  • 拼音:tà
  • 筆畫數:15
  • 筆順讀寫:豎折橫豎橫豎橫豎折撇捺豎折橫橫
  • 鄭碼:JIKK
  • 部首:足
基本解釋,詳細註解,字形結構,常用詞組,基本詞義,踏 tà〈動〉,踏 tà〈名〉,常用詞組,踏板,踏步,踏步不前,踏查,踏春,踏訪,踏歌,踏勘,踏勘礦床,踏看,踏青,踏雪,踏雪尋梅,漢譯英,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踏 tà tā
⑴ ㄊㄚˋ
⑵ 用腳踩:~步。~板。~青(春天到郊外散步。亦稱“踏春”)。~雪。~月。踐~。糟~。腳~實地。
⑶ 親自到現場去:~看。~勘。~查。~訪。

詳細註解

踏 tā〈動〉
⑴ 落下 [fall]。如:蹋頓(跌倒);蹋衍(指斜平的下坡路)
⑵ 下垂 [hang]。如:蹋翼(耷拉著翅膀。頹喪無所作為的樣子)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足沓
漢字部件分解: 足水日
筆順編號: 251212125342511
⑶ 另見tà

常用詞組

踏實
tāshi
⑴ [on a firm footing;be steady and sure]∶切實;不浮躁
⑵ [have peace of mind;be free from anxiety]∶[內心]安定;安穩
心裡總不踏實
踏踏實實
tātā-shíshí
[without ostentation] 非常實際,一點也不浮躁。指不做出某種炫耀的顯示的行為;或沒有空虛的沒有必要的顯示,特別是旨在引起人們的注意、羨慕或妒忌
大多數城市新聞編輯們幹活不聲不響,踏踏實實。

基本詞義

踏 tà〈動〉

⑴ (形聲。從足,沓(tà)聲。本義:足著地;踩 )
⑵ 同本義 [step on;tread]
踏,足著地也。——《玉篇》
足踏使堅平。——《齊民要術·種葵》
雞子圓轉不止,便下床以屐齒踏之。——《晉書·王述傳》
人馬騰踏死者四、五萬。公(袁可立)心疑之。——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⑶ 又如:踏步不前;踏雪(在雪地上行走);把火踏滅;踏踏(馬蹄聲,也作蹋蹋);踏破菜園(吃素的人,破了葷戒);踏躡(織布時踩踏織機的踏板)
⑷ 邊走邊唱;打拍 [beat time]
到明辛苦無處說,齊聲騰踏牽船歌。——唐·王建《水夫謠
⑸ 又如:踏場(按照樂調節拍舞蹈);踏臂連臂而歌,踏地打節拍);踏蹄(歌舞時以足踏地為節)
⑹ 查,勘察 [survey]。又如:踏逐(尋求,覓取);踏驗(實地勘察);踏燈元宵節上燈市看燈);踏緝(察訪搜捕);踏察(勘察,探測)
⑺ 邁步 [take a step]。如:踏罡步斗(道家作法時以特定方位的步子移動);踏踵(漫步);踏屣(猶行步);踏實(行步穩健;落實)
⑻ 吞咽 [swallow]
縣官踏飧去,簿吏復登堂。——唐·李賀感諷五首
⑼ 跟隨 [follow]。如:踏肩(一個緊接一個);踏故習常(因襲守舊,安於現狀)
⑽ 游賞 [tour and enjoy]。如:踏花(踏青,遊春);踏賞(踏青賞景)
⑾ 踢 [kick]。如:踏蹴(踢);踏鞠(古代的一種踢球運動)
⑿ 蹬 [press down with the foot]
嬌兒惡臥踏里裂。——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踏 tà〈名〉

⑴ 腳凳,擱腳的矮几 [footstool]。如:踏床(置於床前擱腳的小凳,用來防潮寒之氣侵入腳底);踏床板(踏床);踏墊(門口除鞋塵的墊子);踏凳踏腳凳
⑵ 鞋 [shoes]
朔音悲嘒管,瑤踏芳塵。——溫庭筠觀舞妓
⑶ 另見tā

常用詞組

踏板

tàbǎn
⑴ [pedal of a piano,etc.]∶某些樂器中用來改變聲音條件的一種裝置
強音踏板
弱音踏板
⑵ [foot stool]∶階梯(如樓梯)上供腳踏其上的水平部分
樓梯踏板
⑶ [footrest;treadle;footboard]∶馬車等上供人站或放腳的一塊板或狹平台

踏步

tàbù
⑴ [mark time]∶邁步;兩腳僅做交替踏動的動作而不邁步向前
⑵ [be at a standstill]∶停頓不前或暫不進行
⑶ [step] [方]∶台階

踏步不前

tàbù-bùqián
[make no headway] 在原地踏步,沒有前進
人家的產量都搞上去了,我們還是踏步不前,這怎么行

踏查

tàchá
[make an on-the-spot survey] 實地查看
在她即將結束踏查回到佳木斯市的時候,她又給他發了第十一封信

踏春

tàchūn
[go for an outing in spring] 遊春;踏青

踏訪

tàfǎng
[go around and make inquiries] 實地採訪

踏歌

tàgē
[Ta-ge,singing and dancing at once] 傳統的民眾歌舞形式。古代很多民族都有。共同的特徵是集體性,參加者圍成圓圈或排列成行,互相牽手或搭肩,上身動作不多,主要是腳下的舞步變化,邊歌邊舞

踏勘

tàkān
⑴ [make an on-the-spot survey]∶在修路、建築、採礦等工程之前,對地形、地質狀況進行的現場勘察

踏勘礦床

⑵ [make a personal investigation on the spot]∶舊時官吏在出事現場查看

踏看

tàkàn
[go to the spot to make an investigation] 實地查看
tà pòtiěxié wú mì chù,dé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fu
[You find sth. by chance after travelling far and wide for it] 到處尋找都沒找到,卻由偶然的機會輕易得到了

踏青

tàqīng
[go for a walk in the country in spring when the grass has just turned green]
清明前後到野外去觀賞春景

踏雪

tàxuě
[walk in snow to have a good view] 行走在雪地上

踏雪尋梅

踏月
tàyuè
[walk in the moonlight] 指在月下散步

漢譯英

--------------------------------------------------------------------------------
hoof step tread
相關詞語
--------------------------------------------------------------------------------
English
--------------------------------------------------------------------------------
T à
Trample by foot.
Arrive the spot personally.
Trample
關於踏字的詩句: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毛澤東·《清平樂·會昌》)
踏霧乘風歸,撼玉山上聞。(李賀 《蘭香紳女廟》) 踏曲興無窮,調同辭不同。(劉禹錫 《紇 那 曲》)
雨來敲竹下門,荷香清透紫綃裙。(姚鏞訪中洲》)
踏碎九霄凌羅殿, 何須彎弓射天狼?(白玉《詩詞三百首》之一)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酉集中】【足字部】踏 ·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8
《廣韻》他合切《集韻》托合切,𠀤音塔。《玉篇》足著地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達合切,音沓。踐也。《說文》本作蹋。今文作踏。或作蹹。《郭茂倩·樂府》有踏歌詞、踏歌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