踅孜鎮

踅孜鎮

踅孜鎮,古時名為鄭家店,隸屬於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管轄,據清代《光州志》記載:州北六十里有鄭家店。

踅孜鎮是淮河上的重要渡口、集鎮,位於潢川縣境東北邊緣的淮河小潢河交匯處附近,距潢川縣城30餘公里。北臨淮河息縣、淮濱隔淮河相望,東與上油崗鄉相鄰,南和西與來龍鄉接壤。

本鎮面積為44.8平方公里,現轄踅孜街居委會、踅孜村、兩河村、淮南村、勝淮村、張灣村、八里村、宋大橋村、羅港村8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159個村民組,6420戶,總人口27681人,其中勞動力18451人;全鎮現有耕地30187畝,其中水田2萬畝,旱地10187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踅孜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潢川縣
  • 下轄地區:踅孜村、兩河村
  • 政府駐地:踅孜集
  • 電話區號:0376
  • 面積:44.8平方公里
  • 人口:27681人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經濟發展,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屬楚,秦屬九江郡。漢屬弋陽。隋唐朝起屬光州。清代《光州志》記載,州北六十里有鄭家店。
踅孜鎮
添加圖片添加圖片
民國二年(1913年)光州州治改名為潢川縣,解放初期為潢川縣三區人民政府所在地,1985年經批准建之踅孜鎮人民政府至今。鎮政府所在地的踅孜集,已在“十五”期間,建有700戶居民用水的自來水公司。收轉14套節目的電視差轉台。有4條街道全部硬化,設施配套齊全,集市面貌明顯改觀。每年集市貿易成交額在5000萬元左右,集市居民已達5300人,其中有2200人為街道非農業戶口。隨著潢踅公路穿過集鎮,集貿市場框架拉大,踅孜的集貿經濟會更加繁榮。

行政區劃

2006年,轄1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踅孜街居委會、踅孜村、兩河村、淮南村、勝淮村、張灣村、八里村、宋大橋村、羅港村。
踅孜鎮
踅孜鎮行政區

經濟發展

在總耕地面積中,堤外行洪灘地占1萬畝。境內主要盛產水稻、小麥、油菜,花生、大豆、芝麻、茶葉。特色產業為蔬菜、茶葉、楊樹。其中淮南村有1995年第五屆中國信陽茶葉節被評審為“信陽優質毛尖生產單位”,兩河縻馬樁蘿蔔以汁多味甜、個大細長而暢銷周邊省份。
正常年份,全鎮糧食總產場在1400萬公斤,國內生產總值可達4782萬元,人均純收入在1200元以上;財政收入22.5萬元;本地非公有制經濟日前主要有:木材加工、釀酒、油脂加工、建築建材、日用品維修、工業品批零、客運貨運、飲食服務、醫療服務等生產和經營門類,全鎮每年私營和個體企業營業收入在6000萬元以上。尤其是勞務收入在全鎮已占主要地位,全鎮每年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在5536名以上,勞務收入突破1400萬元,為踅孜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活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