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台鎮

起台鎮

起台鎮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境內,相傳吳起率兵東征討伐齊國,曾在此地安營紮寨,築起高台點將練兵。兩軍交戰在即時吳起忽聞老母病故,悲痛萬分。但吳起以國家為重,率兵出戰大獲全勝。後人為紀念吳起在此築寺祭祀,名為“吳起台寺”,簡稱“起台寺”,起台鎮由此得名。因歷史的原因,起台寺未能完整保留。1773年,起台寺被重建,並在此立碑,現該碑仍樹立在起台鎮,起台鎮位於縣境東南部17公里處。東,南部與鹿邑縣接壤,西隔太平溝和洪恩、陳青集鄉相望,北與大仵、老王集鄉為鄰。面積65平方公里。耕地67577畝。轄29個村民委員會,105個自然村,108個村民小組,共9475戶,34367人,回族占1.5%,其餘均是漢族,鎮人民政府駐起台集。起台鎮境內土地肥沃,土質多淤,是縣菸葉、棉花重要產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起台鎮
  • 外文名稱:Qitai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柘城縣
  • 下轄地區:起台鎮等
  • 政府駐地:起台鎮人民政府
  • 電話區號:0370
  • 郵政區碼:476200
  • 地理位置:地處柘城縣縣境東南部17公里處
  • 面積:65平方公里
  • 人口:34367人
  • 方言:商丘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起台寺,吳起台
  • 機場:商丘機場
  • 火車站:商丘站,商丘南站
  • 車牌代碼:豫N
  • 經濟特色:菸葉,三櫻椒,養殖業,林業
簡介,經濟建設,三櫻椒,林業,養殖業,

簡介

起台鎮行政區
2400年前,戰國時期魏國名將吳起在伐齊戰爭中的忠孝之舉將自己的名字永遠地刻在了那片築台點將的土地上。於是,那片古老的大地上有了起台寺,又有了後來的起台鎮。起台是個老鎮,是1989年柘城撤鄉建鎮時最早建鎮的3鎮之一。在起台鎮的歷史上,有著位居全縣經濟前列的輝煌。現在,起台鎮再次踏上了經濟騰飛的軌道,而辣椒、菸葉、林業組成的紅黃綠三色經濟就是最有力的助推劑。

經濟建設

菸葉 起台鎮於開始籌建一條從買臣村到軒口村、從史小村到史老家村的“十公里長廊”,“長廊”兩側的農田裡全部種植菸葉。菸葉種植也成為起台鎮長久以來的最大經濟支柱。1997年以前,起台鎮有過2萬畝菸葉種植的歷史,其財政收入的70%以上來自菸葉種植。起台鎮的菸葉種植面積銳減至現在的5000畝左右。
針對新形勢,起台鎮黨委、鎮政府迅速調整菸葉種植政策,引進雲煙87品種代替了原來的A789品種,大大提高了菸葉的畝產量和質量,菸葉的銷售價格也從原來的每公斤8元提高到了每公斤10元;採用契約定購的形式,提前找好銷路;實行“返租承包”制度,改變以往零星菸葉種植的局面,朝著菸葉大戶集中種植的方向迅速發展。
有了一系列利民、惠民的好政策,起台鎮的菸葉種植在低谷強力反彈,黃色的菸葉變成了金燦燦的財富,保住了“豫東菸葉第一鎮”的榮譽。

三櫻椒

起台人都說自己種的三櫻椒特別辣,吃過這種香辣、皮厚的小紅辣椒2個小時後,嘴唇依然是火燒般地疼。在這個聞名全國的“三櫻椒之鄉”,農田中種的都是紅紅的小辣椒。如今的起台鎮,三櫻椒的種植面積已達到了2萬畝。
儘管種植了如此多的三櫻椒,起台人卻從來不為辣椒的銷售而犯愁。種植辣椒的椒農足不出戶就能把辣椒銷售一空,其中的奧妙就在於那些專門跑農家收辣椒的經紀人。這些經紀人代替外地採購商收購辣椒,直接從椒農手中將辣椒收走,價格高,而且收購及時。對於一些沒有賣掉的三櫻椒,當地的企業還可以通過深加工將其製成辣椒醬銷往各地。
起台鎮在柘城縣是最早引進三櫻椒品種的,其他地方麥收後農田裡只剩下黃土的情況在這裡絕對不會出現。根據柘城縣科技局的研究成果,椒農採用的是套種的辣椒種植方式。在麥收前,起台鎮椒農用套種的方法在麥田裡栽種下三櫻椒,等到麥收時,三櫻椒的長勢已很好。這種套種的方式還可以用於玉米種植,不但能增加辣椒的種植面積,還能保證三櫻椒的產量不會有明顯減產。
不光是套種這一種方法,起台人還採用輪作的方法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在不種三櫻椒的時候,他們會在地里種植娃娃菜紅蘿蔔,每畝的收入能達到2000元。這樣,一年下來,椒農通過套種、輪作的種植方式,每畝能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

林業

起台鎮被評為全省“平原綠化先進鄉鎮”,被評為全市“紅旗渠精神杯先進鄉鎮”。
起台鎮大面積的林業種植開始於2005年,並在當年迅速達到高潮。起台鎮鎮長劉傑說,當時在農田水利建設和公路建設的過程中,鎮裡爭取來了國家項目支持,採用“統一購苗、統一栽植、統一刷白”的種植方式,在全鎮所轄的公路兩旁,按照一路4行樹的標準統一種植4米以上的速生楊。在田間地頭,全鎮同樣統一種植林木,並採用“誰種植,誰受益”的方式激發農民種植林木、養護林木的積極性。
短短2年多的時間,起台鎮農田林網面積就達到了4000畝,通道工程綠化率達到96.6%%,全鎮林木總數210萬棵,人均林木達到40棵。全鎮發展名、優、稀、特小雜果林業150畝,建有林木加工廠30多家,林業產值以每年20%的速度快速增長,成為該鎮新的經濟成長亮點。

養殖業

1998年至2004年,在每年3月份這個油菜花開的季節,起台鎮都會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賽牛大會,看看誰家的黃牛最壯實,評出全鎮的“牛狀元”。
對於全省聞名的“黃牛生豬之鄉”起台鎮來說,畜牧業的發展有著輝煌的歷史。2001年,起台鎮開始實行“二元母豬工程”,從駐馬店市正陽縣引進“二元母豬”在六七個村莊開始試點養殖。當時,採用的是“統一採購、分散養殖”的方式。為了打消農民養豬的顧慮,鎮裡還給每頭豬入了保險,如果母豬出現不產仔或病死的情況,養殖戶能從保險公司領到補償。
起台鎮畜牧站站長張本孟就是那次“二元母豬工程”的親歷者。他說,當時由畜牧站提供技術支持,為養殖戶進行技術指導。在前有技術支持、後有保險保障的基礎上,農民養豬的積極性被極大調動起來,起台鎮“二元母豬工程”發展迅速,2002年得以在全鎮推廣。據張本孟介紹,在最紅火的2003年和2004年,全鎮一年的生豬出欄數達到12萬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