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

贛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

贛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成立於1988年10月,占地面積42232平方米。1999年9月贛州撤地設市時從章貢區上劃管理。現為隸屬於贛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管理的財政全額撥款科級事業單位。館內烈士紀念建築物有烈士紀念堂、烈士英名牆、烈士長明火、烈士墓、烈士雕塑等。

2013年6月,贛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被省政府命名為江西省第四批省級重點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2015年12月,被贛州市委、市政府命名為贛州市第五批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贛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
  • 展線:253米
  • 創建時間:1988年10月
  • 烈士數據:108539
  • 展廳:3個
  • 地理位置:贛州市章貢區天竺山路11號
一、贛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基本情況
贛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由於所處地理位置較為特殊,隸屬關係幾經變遷。贛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所處天竺山,在解放前就作為公園的形式存在,1932年為“百二十”公園。1953年,贛縣人民政府在此成立了贛縣革命烈士紀念館;1956年,贛州市人民委員會修建了烈士墓;1962年,稱天竺山烈士陵園;1966年,稱長青公園;1972年,稱天竺山烈士陵園;1974年,稱贛州革命公墓。1983年,贛州市殯葬管理所從東橋路遷入,贛州革命公墓由贛州市殯葬管理所代管,直至1988年10月成立贛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
贛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發展定位為全面整合贛南非常豐富而分散的紅色資源,集中反映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各個歷史時期,贛南人民所作出的貢獻和犧牲。並按集瞻仰、旅遊、文化、園林於一體的開放公園模式,建設成為富有贛南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紅色文化傳承基地、贛南紅色文化新標記和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並打造成全國重點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和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二、館內主要烈士紀念建築物情況
1、牌坊
四柱三梁,高13.39米,寬18米,採用鋼筋混泥土立柱外掛石材而建。
牌坊對聯為市民政局局長孔刃飛親自擬寫。內聯“無名墳塋埋忠骨,有幸豐碑鑄國魂”,外聯“功高日月,十萬英烈昭天竺;氣壯山河,千秋豪情泄贛江”。
對聯氣勢磅礴,豪邁有力。再現了當年贛南兒女積極支持和投身革命的情景。所處天竺山的贛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人們在這裡緬懷先烈,追思情懷。先烈的精神永垂不朽,先烈的偉績樹立起了座座豐碑,先烈的革命豪情像贛江之水,綿綿不絕。
2、大踏步
長100米,寬12.8米,共110級。採用鋼筋混泥土框架,鋪設麻條石而建。顯出莊嚴和厚重。
3、“紅軍攻打贛州”群雕
群雕寬3.1米,高4.2米,底座高1米,採用紅色花崗岩雕刻而成。反映紅軍將士服從命令、聽黨指揮,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
1932年2月4日至3月7日,中央蘇區紅軍攻打贛州。在33天的戰役中,紅軍傷亡3000餘人。
紅軍攻打贛州,作為發生在贛州城的重大歷史事件,犧牲了眾多的紅軍將士,特立此群雕,以示紀念。
4、“人民解放軍解放贛南”群雕
群雕寬5米,高9米,採用紅色花崗岩雕刻而成。是以人民解放軍解放贛南的最後一役寧都翠微峰戰鬥為背景。反映贛南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經過幾十年艱苦卓絕的鬥爭,最終獲得解放的歡慶場景。
5、十四位著名烈士半身胸像
(1)陳贊賢(1896—1927),江西南康人,贛南黨組織主要創建者之一。
(2)古柏(1906—1935),江西尋烏人,毛澤東親密戰友,在中共黨史上有重要影響。
(3)吳高群(1910—1933),江西上猶人,著名的少共國際師師長,參加井岡山鬥爭的老戰士。
(4)劉英(1903—1942),江西瑞金人。被俘犧牲。
(5)劉啟耀(1899—1946),江西興國人,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蘇區幹部好作風的楷模。
(6)江善忠(1913—1934)江西興國人。在蘇區游擊戰爭中,他誓死不當俘虜,在襯衫上寫下“死到陰間不反水,保護共產黨萬萬年”血書,毅然縱身跳崖,壯烈犧牲。
(7)伍若蘭(1903—1929)湖南耒陽城郊九眼塘人,朱德妻子。
(8)毛澤覃(1905—1935)出生於湖南湘潭縣韶山沖,字潤菊。受長兄毛澤東的教育影響,1921年在長沙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 年10月轉入中國共產黨。
(9)王爾琢(1903—1928)又名蘊璞,湖南石門縣人。中國工農紅軍優秀指揮員。
(10)劉伯堅(1895—1935)四川平昌人,紅軍長征後,堅持在蘇區鬥爭,被俘犧牲。2009年9月14日,劉伯堅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11)趙博生(1897年—1933年)原名趙恩溥,河北省黃驊縣人。領導寧都起義,後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12)賴傳湘(1903-1941) 江西南康人,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他為全國著名抗日烈士之一。
(13)何吉勇(1961—1985) 江西南康人。犧牲於對越自衛反擊戰。
(14)曾慶香(1972—2010) 曾慶香,男,1972年8月出生,信豐縣人。見義勇為犧牲,2010年5月4日,由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為革命烈士。
6、“馬前託孤”浮雕
馬前託孤反映著名烈士李美群(1911—1936)的動人事跡。
7、“八子參軍”浮雕
當年贛南蘇區總人口240萬人,而參加紅軍的有33萬人,參加赤衛隊、洗衣隊等支前作戰的約60萬人。這組雕塑以再現當年擴紅運動中,瑞金下肖區一戶農家8個兄弟一齊報名參加紅軍的感人場景。
8、烈士英名牆
烈士英名牆環繞無名烈士墓而建,總長251米,其中內牆高1.8米,外牆高2.2米,刻錄10.8539萬名各個歷史時期犧牲的贛南籍烈士。
9、贛南烈士紀念堂
贛南烈士紀念堂建築面積2164.33平方米,有序廳和展廳面積1000平方米。烈士事跡展線253米,集中展示了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各個歷史時期,贛南人民作出的巨大貢獻和犧牲。共展示437位贛南籍和犧牲在贛南的非贛南籍著名烈士事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