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士

賢士,漢語辭彙。

拼音:xián shì

釋義:志行高潔、才能傑出的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賢士
  • 讒人:在學術上指愛說別人壞話的人
  • 帶有:“不學無術”“小人”之意
  • 賢士: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
詞目,拼音,出處與詳解,相關連結,賢士,讒人,

詞目

賢士

拼音

xián shì

出處與詳解

志行高潔、才能傑出的人。
1、《國語·齊語》:“奉之以車馬衣裘,多其資幣,使週遊於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士。”
2、晉 盧諶 《贈崔溫》詩:“遠念賢士風,遂存往古務。”
3、唐 韓愈 《爭臣論》:“自古聖人賢士皆非有求於聞用也,閔其時之不平,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
4、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惜乎賢士歸於劉備!羽翼成矣!奈何?
5、郭沫若 《虎符》第二幕:“你招納了天下的賢士,為的是什麼?”

相關連結

賢士與讒人

賢士

中國古來將有德有才之人曰賢士,即 滿腹經倫、道德 言行合於聖哲之言者。賢士對於國家是公民(常人)們做人的楷模。賢士頭腦中全是“聖哲曰”之類過去時的東西,並以此自喜,至於未來時如何能使事物變得更好,他們就只有“聖哲曰”的內容可以拿出來了。

讒人

讒人 在學術上指愛說別人壞話的人,帶有“不學無術”“小人”之意。其實讒人就是 決不拘泥聖哲之言的 不擇手段的人,但並不等於“不學無術”的人,他們對屬於過去時的學術辭彙不感興趣,而更傾向於對事物本質的揣摩,更善於機關算盡地琢磨未來時如何使事物符合他 以及他所處利益體的 意願。
幾千年來,“讒人高張 賢士無名”,是真的,也是必然的。(2008qtmdrydd)
【 賢士 】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
(術語)稱在家之菩薩。思益經一曰:‘跋陀婆羅等十六賢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