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雅喀人

費雅喀人

費雅喀人,居住在今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少數民族。19世紀中葉以前,費雅喀人一直是我國東北邊疆地區少數民族之一。費雅喀人長期處於原始社會發展階段。和其他原始民族一樣,在清代費雅喀人的宗教意識中,核心的觀念仍然是對大自然的崇拜、動物崇拜和祖神崇拜。此外,費雅喀人還接受了鄰族的一些宗教影響,如薩滿教、基督教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費雅喀人
  • 別稱:飛牙卡
  • 類型:民族
  • 從屬:中國
名稱由來,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費雅喀,亦稱飛牙卡,清朝中國東北少數民族名稱,居住在黑龍江下游一帶和庫頁島;宗教信仰方面的核心是大自然崇拜,動物崇拜和祖神崇拜,某些費雅喀人也接受了鄰近民族的宗教,如薩滿教等。自19世紀下半頁中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簽訂後,費雅喀人的分布區域全部劃入沙俄境內,成為俄羅斯的民族,俄羅斯稱其為尼夫赫人。其使用的語言(尼夫赫語)是一種孤立語言。

歷史沿革

清代對庫頁費雅喀人和赫哲費雅喀人一樣,是以姓氏(哈喇)和村屯(噶珊)為單位,編入戶籍,“各設姓長、鄉長,分戶管轄。”遼寧省檔案館館藏清代三姓副都統衙門滿文檔案記載:赫哲費雅喀人為五十個姓,凡二千二百五十戶;庫頁費雅喀人為六個姓,凡一百四十八戶。赫哲費雅喀人和庫頁費雅喀人總計五十六姓,二千三百九十八戶。這與嘉慶《欽定大清會典》所記相符。道光二十一年《三姓地方赫哲費雅喀庫頁費雅喀人貢貂清冊》中,赫哲費雅喀人和庫頁費雅喀人的姓氏、戶數也有詳細記載。他們先後由寧古塔副都統和三姓副都統管轄。按規定他們要定期向清政府進貢貂皮,政府對他們給予賞賜,稱為“賞烏林”。
費雅喀人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17世紀沙俄入侵中國東北時,費雅喀人曾與東北各族人民共同反抗,並多次配合清政府正規軍擊退沙俄侵略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